昨日,“信阳红风暴”北京论茶活动收官之战在央视著名主持人汪洋担纲主持的“汪洋评茶”中推向高潮。至此,自2011年从5月始,继武汉“江城卖茶”、“上海秀茶”、“福州赏茶”、“广州品茶”之后,在北京完美落幕。
本场论茶活动以“信阳红茶·中国红茶·世界红茶”为主题,信阳市委、市政府邀请到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会长张家坤,河南省茶文化研究会会长亢崇仁,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王立群,著名考古专家、茶文化专家陈文华等重量级专家与汪洋同台评茶。专家学者们分别就“信阳红”的价值、历史坐标、茶文化等方面做了精辟的讲解。
王立群教授的《茶品杂谈》妙趣横生。从对茶品的理解到茶品的由来到茶品的文化阐释,再到要追求茶中的高品位,王立群教授给大家上了一堂茶文化课。他说,高品位是一种追求,是一种坚持,是一种精神高度,是一种雅趣,是一种自我需要,是文明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长期的效益。出于对信阳红的偏爱,他向信阳的茶人嘱托道,决定信阳红发展壮大、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是信阳红的品位,一定要把高品位作为信阳红永恒的追求。
信阳市政协党组书记宋效忠以《也说茶之源》为题,从茶树之源、“茶”字之源、饮茶之源对茶之源进行了精辟论述,独到的见解、专业的考据令大家耳目一新。说起信阳红,宋效忠脱口而出五大好处:一好好在品质精良,二好好在改变了信阳茶“历代单传”的历史,三好好在给茶农、茶企业带来了效益,四好好在丰富了信阳茶文化,五好好在孕育了信阳红精神。“五好”一出,听众一片掌声。宋效忠还解读了信阳红精神,那就是创业创新,善做善成,实干实效,为民富民。
作为此次参与活动的企业家,信阳文新茶叶董事长刘文新认为“信阳红的核心价值在于为民”。论坛上,他以此为题,剖析了信阳红的研制、生产所彰显的为民尽责、为民谋利的情怀和理念。
信阳市文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是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信阳市茶产业重点龙头企业,2010年“文新”牌荣获“中国驰名商标”,成为原产地域保护产品。文新茶叶多次在国际、国内茶事活动中获得金奖,销售收入连续5年保持在60%以上的年增长速度。目前,文新公司拥有2万亩自建茶叶基地,辐射带动信阳30万亩茶园,有5000户合同茶农,在全国开设147家直营专卖店,318家代理经销商,产值已达3亿多元。
在探索红茶的发展之路上,文新公司积极实行“走出去,请进来,树品牌”的发展战略。积极引进先进红茶生产技术和设备,培养红茶专业生产技术人员。今年4月,文新公司成立红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聘请西南大学教授、茶叶研究所所长刘勤晋教授为名誉院长进行“高香信阳红”红茶研制技术攻关。
除文心茶叶之外,五云集团也全程参与了“2011信阳红风暴”的活动。谈到此次参加活动的“龙潭信阳红”,对于其品质和口感的描述生动形象,让人印象深刻——“外形条索紧细多金毫,色泽棕润,内质汤色红亮,香气甜香持久,滋味醇厚甘爽,叶底嫩匀红亮”。
五云茶叶集团董事长陈世强告诉大家,信阳作为我国最北的产茶区,一直以生产绿茶为主,主要采摘春季鲜叶加工生产绿茶——信阳毛尖,很少采摘夏秋茶,茶叶产量、销量和运输、贮存等受到很大的限制。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到信阳视察时了解这一情况后,当即指出:“同样的茶叶,闲着也是闲着,不采、不利用就浪费了。很多东西,只要理念转变一下,就会有效……信阳要加大夏秋茶采摘力度,尝试开发新的茶叶产品,增加群众收入,可以开发信阳红茶加工。”听过卢书记的一席话,五云茶叶集团公司迅速行动,以雄厚的实力、先进的设备和过硬的技术,迅速抢占市场先机,积极响应市场需求,以最快的速度推出了“陆羽”牌信阳红。一个月后,根据市场反应情况,公司又迅速调整战略,研制开发出了更高品质的“龙潭”牌信阳红,抢占了红茶消费高端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