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尚缺乏“猎星”本领
目前,人类对撞向地球的天体仍缺乏切实可行的应对方案,跟踪、拦截陨石极为困难。俄塔社称,科学家未能提前察觉到袭击俄罗斯的陨石并不奇怪。报道称,地面上的望远镜只能发现体积大、能反射足够光线的物体,而出现在俄上空的这颗陨石不仅体积较小,还逆光飞行,太阳的强光让人们根本不可能提前从望远镜中发现这颗陨石。俄罗斯科学院天文学研究所的研究室主任马尔科夫说,“美国同行并未(就此次陨石坠落)警告我们,我怀疑他们自己也没有注意到这个撞向地球的陨石”。俄联邦航天署战略规划和专项计划局局长尤里·马卡罗夫表示,凭借现有手段追踪像“乌拉尔陨石”这样的天体几乎是不可能的。他强调:“科学界对这些天体的了解程度还比较低,陨石进入稠密大气层后,用现有手段几乎无法追踪到。”
军事评论员宋忠平对《世界新闻报》记者表示,几个军事强国已具备拦截远程导弹和打击卫星的能力,但都不具备对撞向地球的陨石进行预警和拦截的能力。宋忠平解释说,陨石进入大气层后是无控的加速度飞行,速度远远大于需要控制方向、调整姿态的弹道导弹;一些陨石在进入大气层后还会发生爆炸,这些因素都会让拦截导弹防不胜防。
击毁小行星甚至需要动用核弹。在好莱坞大片《世界末日》中,布鲁斯·威利斯饰演的角色曾用核弹摧毁一颗即将撞击地球的小行星。现实世界中,科学家们也有类似的想法。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的魏邦说:“对于最后关头的应急任务,使用核爆摧毁小行星是唯一可行的方案。”魏邦的小行星偏转研究中心正在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设计一枚能将危险的小行星或彗星摧毁的核导弹。为了炸毁小行星,核装备必须在内部爆炸,而不能在表面引爆。因此魏邦设计的拦截弹将分成两个部分:前半部分先在小行星上炸出一个撞击坑,后半部分再在撞击坑深处引爆核弹。
宋忠平就此指出,利用核导弹定向摧毁小行星,让其碎片大大减少并偏离初始轨道,算是一种有效方案。不过,在大气层外的核爆炸会对一部分人造卫星造成致命的损害,一些核沾染物质也有可能溅落到地球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