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F40T导弹护卫舰方案设想图与与F40T一同竞标最后胜出的韩国导弹护卫舰模型(现代舰船图片)
F40T竞标失利与中国的海军武器出口
文|铁钩船长
2013年3月,瑞典斯德哥尔摩和平研究所发布的报告显示,2008-2012年,中国的武器出口规模比之前的5年增长了162%,跻身世界五大武器出口国之一。在世界军备出口受经济危机影响日趋低迷的年代,中国过去5年的武器出口成绩相当惊人。但在2013年4月,泰国新一代护卫舰的招标落下帷幕,韩国的护卫舰击败了中国F40T出口型护卫舰方案,获得了订单。在中国武器出口总额节节攀升的背景下,中国的舰艇与舰载武器出口成绩,也成为引人注意的焦点。
中国军事技术进步的缩影
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崛起伴随着军事上的自信,其发展当代武器装备包括航母和无人机的预算也在慢慢的增加。根据斯德哥尔摩和平研究所的统计,2008-2012年,中国替代了原先排名第五的英国,成为世界第五大武器出口国,出口贸易总额占同期世界军贸的5%。在这个时间段内,美国和俄罗斯仍然是最大的武器出口国,两国的武器出口贸易总额分别占世界武器出口总额的30%和26%。中国尽管跻身世界军贸的前五名,但从总量来看,“老五”与“老大”、“老二”差距非常明显,从武器出口的质量和技术水准看,美国仍旧占据着高精尖武器出口的头把交椅。不过,斯德哥尔摩的统计报告中也指出,中国“正在渐渐成为一些重要接收国的武器供应商”。
早期的中国武器输出带有浓厚的政治味道,80年代后正常武器出口贸易开始增加,但一直以低技术含量的武器为主。在90年代,中国武器装备出口逐渐开始向高技术领域迈进,标志性事件有两个:向巴基斯坦出口85-IIAP主战坦克,并为巴基斯坦量身打造MBT-2000主战坦克;向泰国出口“纳来颂恩”级导弹护卫舰。这两笔军售单子,都是按市场经济规律走的销售合同,而并非在特殊的国际环境下购买国“别无选择”才接受中式武器的。如巴基斯坦在获得85-IIAP和MBT-2000主战坦克时,还向乌克兰订购了T-80UD主战坦克,显示巴基斯坦的武器进口渠道并非只有中国一个;泰国海军在上世纪90年代,理论上也可以从西方国家选择合适的护卫舰舰型,但最终还是选择了“中国造”。
进入21世纪之后,MBT-2000的批量生产、“枭龙”服役并在巴基斯坦获得好评、国产导弹护卫舰装备巴基斯坦海军等等案例,表明中国武器装备的出口已逐渐摆脱了最低端产品提供商的形象,逐渐向高处迈进。
2008-2012年的中国武器出口中,巴基斯坦是最大的中式武器接收国。巴基斯坦装备的中国武器占到了中国武器出口的55%,而且在未来数年,巴基斯坦还将大量向中国购买武器系统。目前巴基斯坦已经向中国下了大量的有关战斗机,潜艇以及护卫舰的订单,从巴基斯坦的国防发展纲要看,在未来几年巴基斯坦还将下更多的订单,中国产品仍然很有竞争力。
仅次于巴基斯坦、位列第二的中国武器输入国是缅甸。虽然缅甸近几年政局剧烈动荡,昂山素季为首的民主派走上前台,但让西方大跌眼镜的是,缅甸的武器装备体系比以往更偏向中国了。在2008-2012年,中国向缅甸出口的武器占中国武器出口总额的8%。
在缅甸之后,依次是孟加拉国(接收了7%的份额)、阿尔及利亚、委内瑞拉、摩洛哥等国。有趣的是,美国也在这个名单之内——中国军工企业生产的轻武器,投放到了美国民用枪械市场。
陆空高调,海军低调?
21世纪以来的中国武器装备出口,军迷们印象深刻的往往是陆、空装备。相比之下,海军方面——舰艇和舰载武器的出口,却显得有些低调。在近年来的出口成绩中,只有向巴基斯坦出口的导弹护卫舰曾引起过广泛关注。除了导弹护卫舰,整舰艇出口的纪录就只有导弹快艇了。当然舰载武器的出口数量不少,但舰艇方面,中国21世纪以来,未向国外出口过驱逐舰、未向国外出口过潜艇,因此从总体上来说,海军装备并非中国对外军贸的“一哥”。
中国出口巴基斯坦的F22P型“佐勒菲卡尔”号护卫舰(现代舰船图片)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首先是因为海军装备通常来说价格昂贵,尤其是整舰出口,动辄单价达到几亿美元的驱逐舰、护卫舰,在国际上能够“消费得起”的也没多少国家。从最近10年国际军贸的纪录看,能买得起驱逐舰、大型护卫舰的国家已经不多了,这些国家几乎都是中等发达国家,而它们不在中国的传统客户名单中。
其次,海军装备相对来说技术水平较高,对中国的工业能力、技术水平是一个考验。因此,我们回顾海军装备的出口纪录,只有较为廉价、建造相对简易的国产护卫舰出口业绩不错,而潜艇近10年来无一例出口纪录,包括与中国关系非常好的巴基斯坦,至今为止还没有选择中国建造的常规潜艇(实际上,中国反而还要从俄罗斯购买“拉达”级常规潜艇)。看来,现代的高性能常规潜艇不是一个简单的东西。
泰国为何放弃F40T
泰国是东南亚地区的重要海军强国,也是中国的传统友好国家。在上世纪90年代,泰国从中国进口了2级4艘导弹护卫舰、 1艘大型补给舰(用于为泰国的轻型航母组建战斗群)。因此,当2012年,泰国进行新一代护卫舰的招标选型时,中国也以F40T护卫舰方案参加了竞标。但最终韩国的护卫舰方案胜出,令人略感意外。
泰国的新护卫舰方案于2013年4月19日确定。韩国大宇造船厂为泰方建造的新型护卫舰排水量约3000~4000吨,造价130亿泰铢(约合28亿元人民币)。由于韩国的竞标资料无法得到详细的信息且韩国方面的报道也未多提其性能细节,因此我们只能据外形推测其性能。第一印象,这是一艘脱胎于“荷兰”级OPV的护卫舰,而其武器配置相对简单。那么,中国提出的F40T护卫舰又是什么来头呢?
按照中国出口型舰艇方案的编号规则,F40T的编号中,F代表“frigate”,即护卫舰,40代表该级舰的排水量为4000吨,T代表该方案是为泰国设计的。也就是说,F40T是“为泰国设计的4000吨护卫舰”。类似的编号还有F22P(为巴基斯坦设计的2200吨护卫舰)、F25T(为泰国设计的2500吨护卫舰)。
从披露出来的F40T护卫舰设想图来看,该型舰与国产054A型导弹护卫舰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差异还是相当明显的。两级舰都采用了长桥楼、小长宽比船型,舰桥及上层建筑与舰体中部等宽,外形采用隐身化设计。但F40T的烟囱位于舰艇中部,后桅在烟囱之后,而054A型护卫舰的后桅与烟囱粘连,后桅在烟囱排烟口之前,与主桅距离很近。这显示F40T的动力舱室位置、结构可能与054A型有很大区别。两舰均安装76毫米主炮,主炮之后是垂直发射单元,但F40T的垂发单元与054A并不一样。此外, F40T在垂发系统之后、主舰桥之前,还安置了1门近防炮。这种布置方式可使近防炮获得极佳的射界,但会增加全舰长度。
总的来说,由于4000吨级的舰体有较为宽裕的舰内空间,F40T型护卫舰拥有更为完善的武器系统,尤其是其搭载的垂发舰空导弹(无论是安装国产中程舰空导弹还是MK41/48垂发系统搭载的“标准”-2/ESSM导弹),使得F40T具有了初步区域防空能力,而其反舰、反潜武器的搭载量也同样不差。但F40T为什么就输了呢?笔者认为,原因可能来自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是F40T护卫舰方案高配置、高价格,导致最终报价超出了泰国海军所能承受的范围。与一般人所想象的不同,在高技术装备的制造方面,“中国制造”与“美国制造”在成本上并没有特别的优势。而F40T的区域防空能力,意味着要搭载高性能的雷达、垂发装置、导弹以及复杂的作战指挥系统,势必导致全舰价格居高不下。相比之下,韩国版的3000吨级护卫舰,反而是一种更成熟,而且可能更便宜的选择。
第二是F40T“中国壳西方馅”的形式实现起来非常麻烦且变数很多。由于泰国海军现有的装备属西方体系标准,因此其采购的新护卫舰,也要求在雷达、电子设备频段、作战指挥系统、数据链系统上能与现有的装备体系保持相同接口。此外在舰载武器装备上,也要求尽量采用泰国海军已有的装备(如主炮,泰国海军倾向于装备美制127毫米炮或意大利76毫米“奥托”炮,而国产76毫米舰炮的弹药是与“奥托”炮不通用的),以免造成后勤保障上额外的麻烦。这就造成中国即使获得F40T的订单,也只能造一个船壳(可能再加上动力系统),再由泰国海军采购舰载雷达、武器装备(包括MK41或MK48垂直发射系统),装到F40T的船体上。这样的二次舾装非常麻烦、会造成额外的成本;其次,美国如果拒绝向泰国出口雷达、作战系统、MK41垂发系统,怎么办?毕竟要将MK41垂发单元装到F40T上,势必要由美国技术人员、泰国舾装船厂人员、中方造船人员三方合作才能完成,美国完全可以“担心泄露MK41机密”为理由,拒绝出口MK41垂发系统,到时候泰国海军就会非常尴尬。笔者认为,或许正是考虑到这种风险,泰国最终还是投向了韩国护卫舰的怀抱。
结语:体系出口是发展方向
泰国护卫舰竞标的失败,其实是给中国的船舶工业“提了个醒”:以往我们的舰艇出口,往往专注于“溜缝”,充分把握各种有利条件,从充斥西方舰艇装备的国际市场中钻出一条路来。这样做自然可以在初期打开一个军售突破口,但当生意做大之后,还是满足于“溜缝”,可能就不利于扩大出口规模了,甚至现有的生意盘子,也不一定能够保持。毕竟中国舰船建造能力不断长进,自然会引起西方军火商的忌惮,此次F40T就证明了,“中国壳西方馅”在未来很可能会遇到大麻烦。
我们将目光从海军舰艇装备上移开,就会注意到,中国陆战装备的出口却是朝气蓬勃,蒸蒸日上。在推出了几款重量级陆战装备的出口型之后,2006年起,中国陆战兵器的生产厂商将出口型陆战装备进行整合、体系化,将主战装备、电子设备、数字化装备甚至一部分战术飞行器全部揉和到一起,以“套餐”的形式向国外推销。2010年以来的国际防务展会上,我们已经看到了很多这样的介绍。中国的陆战装备已经达到了很高的体系化程度,整个装甲师、甚至一个小国陆军的全部装备,都可以采用“中国造”。
在陆战装备上,我们不再是卖一型单个装备,我们卖的是一套“体系”,这不仅使得陆战装备的出口有了更大的市场和更大的利润空间,更使得陆战装备的出口完全甩开了购买国“是不是西方标准”的尴尬,果断从“美系”投向“中系”。这对中国舰艇装备的出口,或许也是一种启发。为什么我们还是只卖单舰(最后演变成只卖一个舰壳),而不考虑一下将购买国的整个海军体系全部“承包”下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