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证券

黑金黑幕:传一王姓人家1亿美元买设备卖中石油挣8亿

2013-09-06 18:03:30 来源:台海网作者: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发送短信 XYSJB 10658300 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中石油内部员工也提到:上、中、下游重大项目合作伙伴的招投标、采购,相对封闭、信息不透明,门坎有量身定做嫌疑,都蕴含了贪污的机会。

    据一位工作21年的中石油二级单位人士透露,油气田开发专业化程度极高,因此工程招标、设备采购一般都不会举行大规模招标会。企业只需获得中石油、中石化内部的采购网员资质,即可参与。此招投标项目一般都是百万元人民币以上,百万以下基本不进行招投标,所以为了规避招投标,经常会将超过百万的项目拆成2个以上项目。

    在上游的勘探开发业务领域,“低品位油田、低效油井”合作开发是利益输送、贪污、受贿的重灾区。这位二级单位资深员工指出,上游勘探最早只允许几家国有石油公司进入,1997年,中石油为降低勘探和开采成本,将11个“低品位油田”区块对外招标,寻求合作开发,随即有一些“关系亲厚型”的民营企业挤进了这一领域。一般由民营企业负责投资开采,中石油油田负责布井和设计开发方案,收入分配上中石油油田占20%,民营企业占80%。当所采原油收回投资成本后,分成比例则调整为4:6或者5:5。

    蹊跷的是,一些低品位油田、残井,到了民营企业、私人手中,石油却奇迹般汩汩涌出。久而久之,中石油油田的员工都对此抱有怀疑:巨大的利润,会不会使高层动摇?因为对于地下区块油层品位高低的判定依据是数据,报告时如果做手脚,完全可以将部份高品位油田瞒天过海藏到低品位油田或低效油井,再与私人合作开发,甚至高层自己或者合伙在外面设立代持公司,套取利润。

    当国际原油价格从每桶20美元,一度上蹿到当下上百美元每桶的时候,这些“低品位”油田和低效油井的价值就凸显了。中石油的“半废弃油井”成为民资淘金的热土,也成了利益输送的一种管道。

    中石油与民资合作开发低品位油田、油井,门坎在哪里?哪家民营企业被选中开发哪块油田?选择标准是什么?与谁合作不与谁合作决定性因素是什么?中石油内部人也无法回答上述疑问。

    中石油的长庆油田、吉林油田、大庆油田、辽河油田一直是民营企业、私人介入低品位石油资源开发的主力地区。而王永春、王道富和冉新权都在吉林油田和长庆油田主政多年,期间又是民资参与低效油井开发最繁荣的时期。

    除了自采油田外,原油成品油进口也是中石油上游很重要的一块。目前,国营贸易进口权集中在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中化集团、珠海振戎5家央企手中。非国营贸易进口配额形同虚设,目前,名义上还有23家原油民营进口企业,但他们中不少已超过十年没有进口过原油了。

    原来,2002年原国家经贸委规定,原油非国营贸易配额只能用于中石油和中石化的炼厂加工。这意味着,进口回来的原油必须被列入两大集团的生产计划,可两大集团拥有充足的原油,并无动力接受民营成品油贸易商进口的原油,唯有“关系亲厚型”企业才能分食。

    都拥有进口资质,究竟选择哪家民营企业列入生产计划呢?中石油从未对外公开选秀过程,难免让内外部揣测伴随着庞大的中石油体系的是巨大利益黑洞。

    在石油产业链的中下游,贪污机会同样存在。原油进口权被卡住咽喉后,民营炼油厂只能依赖中石油、中石化等5家国企。由于拥有中原油田和胜利油田的地缘优势,山东省的炼油工业有较好基础。据山东省炼化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末,山东省21家大型地方炼化企业年综合炼油能力为6500万吨,2011年完成产量3150万吨,产能闲置超过50%,其中原油加工量仅为700万吨左右。

    产能与原料供应严重脱节。据能源研究机构旺能源统计,市场最景气的时候,山东炼化企业开工率也不足40%。据山东某炼化企业负责人向《彭博商业周刊/中文版》透露,山东当地有家上市公司不仅是第一批进入原油开采的私营企业,还在美国拥有油田,同时还有能力低价拿到大量原油,留足自用后,再高价将其出售给当地的炼化企业,其他炼化企业肯定没有这样的好机会。

    在石油产业链下游,诸多民营成品油批发、零售企业和加油站亦各显神通、夹缝求生。上世纪90年代末,全国约有8万座民营加油站,占全国加油站总数的90%,加油量占到全国60%。

    1998年3月,国务院宣布重组石油工业,将分业经营变为混业经营,组建两大全产业链的石油巨头——中石油和中石化。此后,中石油、中石化分别获得北方12省、南方19省的油气资源勘探开采业务,同时获得了进出口经营权,及各自所在省份的炼油、批发、零售等中下游业务,形成了石油全产业链垄断。

    两大石油巨头迅速蚕食了民营成品油批零企业和民营油站的生存空间。而更糟糕的是,国家部委连下数道规定,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垄断。

    1999年,原经贸委等8部门联合下发了38号文,规定:国内各炼油厂生产的成品油要全部交由两大石油集团的批发企业经营,其他企业、单位不得批发经营,各炼油厂一律不得自销。规定要求,取消不具备条件的批发企业的经营资格。清理整顿合格的成品油批发企业,可由两大石油集团采取划转、联营、参股、收购等方式进行重组。

    与批发相比,零售利润空间更大,这块“肥肉”很快也被盯上了。2001年9月,原经贸委等部委再度下发72号文,赋予两大集团以零售专营权——各地区新建的加油站,统一由中石油、中石化全资或控股建设。经过行政干预,中国石油成品油批发零售市场的环境彻底发生改变,民营批发企业九死一生,中石油、中石化粉墨登场,站上舞台中央。

    截至2013年8月6日,商务部批覆的拥有成品油批发资质的企业总数已达到261家。其中属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中航油5家央企直属或控股的石油公司为64家,占24.5%;其他国有及民营企业186家,占企业总数71.3%;合资企业11家,占企业总数4.2%。

    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会长赵友山说,2011年,全国共有加油站9万5571家,其中民营加油站约占46%,其余基本都隶属于“两桶油”麾下。

    近年来,我国成品油需求持续走高,不少地方爆发“油荒”。在华北、华南、华中等“油荒”高发地区,中石油、中石化都曾经采取过限量控制或停止对部份民营加油站的成品油批发,着力保证自营加油站及签订长期协议的使用者等措施。在成品油供应不足的背景下,不少民营加油站各显神通、四处钻营,也给石油腐败留下了空间。

    纵观石油全产业链上、中、下游滋生腐败、利益输送之处,均可归结为受益垄断,民营资金无法从正规管道顺利介入,只好转而四处钻营、灰色交易、夹缝求生。

    石油系统腐败问题层出不穷。近年来就有李荣兴、于学恭等16位中石油、中石化分公司领导因为贪腐问题落马。

    中石油暴露出的问题也是国有大型企业的普遍问题——受政策保护获利,又因为人治色彩浓厚,缺乏有效监督,企业负责人能够通过利益输送、寻租侵占获利。国有资本如果不退出石油这类根本不需要国有化的行业,那么类似中石油窝案这样的问题恐怕不会根绝。

    石油是中国垄断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从上游的勘探开采,到中游的汽柴油等成品油炼制,到下游的批发零售,再到进出口贸易、产品定价,无不在管制之下。

    中石油2013年半年报显示,实现营业收入1.1万亿元,同比增加5.2%。实现净利润65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6%,主要因公司原油、天然气、汽油、柴油等产品销售量增加以及天然气价格上升。

    漂亮的财务报表只是受益于垄断,并不能掩盖政策保护下的内部体制腐坏。此次中石油反贪腐风暴,为打破积重难返的石油垄断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契机。

    关于如何打破石油垄断,业界已有共识:采用市场化的手段,让更多供货商进入市场是关键。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秘书长陈永杰说,允许民营石油企业采用组建联体的形式到国际市场上采购原油和成品油是打破垄断的核心环节,一旦此环节被打通,之后的炼油、批发零售、运输环节将满盘皆活。

    垄断市场的局面被打破后,才谈得上对价格形成机制进行改革,最有效的价格形成机制不外乎采用市场化的手段。目前中国证监会正在积极推动原油期货市场建设,已经成立了原油期货市场工作组,并由分管期货工作的证监会副主席姜洋亲自挂帅担任组长。事实上,美国等成熟国际市场均采用石油期货市场来进行成品油市场化定价。如果用石油期货市场代替政府定价行为,就可以使市场参与主体多元化,形成供需双方多对多的局面,完成价格发现。

    中国政府历来以强政府形象示人,行政干预能力强,但效果却不尽人意,缺乏市场化监管手段。这一点在中国石油产业上极为突出。

    曾任国务院国资委主任的李荣融说过,大型央企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保证权力规范运作的体制机制不完善,企业主要负责人权力过于集中,缺乏有效监督制约,容易导致滥用权力。尤其像石化企业这样的国有独资公司,没有董事会制约,独董像花瓶,传统的“一把手”决策方式,潜藏着巨大的风险。然而数年过去,国资委主任数易其主,央企的体制腐败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李克强在不久前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中央企业要用改革的办法和调结构的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建设“阳光央企”。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只有通过更深层次的改革,建立更大的透明度,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央企的腐败。

    未来,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已经清晰——弱化守门员能力,强化裁判员能力。只有如此,一个规范、健康、有序的市场经济和监管体系才可能建立起来。

    而薄熙来、蒋洁敏这样级别的高官落马,进一步反映了中国新一届领导班子“老虎苍蝇一起打”、“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决心。将反贪腐深入到垄断程度最高的石油领域,这让中国人民对于今后改革的力度,有了更多的期待。(文章内容有删节)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台海网。信阳新闻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 【纠错】信息。
编辑:zcm来源:台海网
分享到:
0
猜您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