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 名
走近才知道这是铁路公安段在为火车上抓到的俗称“吃大轮”的行窃蟊贼们开批斗会,一位穿海军衫留长头发的年轻人被人押着推上前台,“这就是李玉和。”一个严肃的声音在喇叭广播中庄严地宣布着。“铁梅她爹,李玉和咋成了这?”围观的群众窃窃私语、议论纷纷,人群中还不时发出阵阵不严肃的嬉笑声,“咋啦,咋啦?同志们安静、安静!哎、哎,他不是《红灯记》里的李玉和,他是工二师的李玉和!”喇叭里的声音有些慌乱,随即台下爆发出一片更大的哄笑声。“啥玩意儿嘛,没劲!”我挤出人群,找个无人的角落坐下,脱下鞋,乘人不注意,看看藏在脚底袜子里的钱,还剩多少。这是我最关心的事。还好,还剩十来块钱,无论南下还是北上,这些钱都够了,心里顿时坦然、有底了。
晚上我凭着张站台票如愿地混上了开往武汉的过路车。昏暗、闷热的硬座车厢里人满为患、座无虚席,衣衫不整的旅客们前俯后仰的睡姿各异,鼾声此起彼伏连成一片。还有许多人带着大包小件的行李拥挤在过道里,就连厕所也被人无端霸占,车厢里空气混沌、恶劣。只见车厢门口一位身着油渍马哈脏厨衣的中年壮汉,一手倒扶着背在背上装满餐盒的厨筐,另一只手攀扶着侧边的行李架,脚蹬着座椅边,有惊无险地从坐、卧在走廊、过道中的旅客头顶穿行掠过,随即消失在车厢的尽头,招得众人抱怨声、惊叫声一片,而此时列车员早已龟缩进值班室不见了踪影。见到这阵势,我不禁心中窃喜,更联想起“串联”时的壮观景象,那时坐火车都不花钱,所以咱也没养成花钱买票的习惯。哈哈,太棒啦,这种环境最适合“蹭”车!随即我就蹲在过道边上打盹,实在太累了!
天亮时,火车晚点开进信阳站,赶紧下车透透气,实在憋得受不了啦!我注意到信阳站出站查票挺严,不易蒙混过关,且下车人不多,站台更不可久留,只能沿铁路往外走了。再找找看有没有类似郑州站“大窟窿”或铁丝网破洞之类的地方可钻?天无绝人之路嘛,终于我发现并从一个铁丝网破洞中成功地钻出了车站,来到信阳站前广场。
信阳是河南省最南端靠近湖北的一座城市,与郑州不同的是这里充满了南方城市的味道,从风格上来讲则更接近武汉。当时信阳地区周边各县汇聚了许多中央机关干校,而机械院干校也在其中。为方便干校人员外出往来,干校多在站前广场附近设有招待所、接待站,路标醒目而林立。没费多大劲,我就循路标找到了机械院干校接待站。自报家门后,站里留守处的人立刻热情地招呼我吃了饭,并把我托付给一位中年人。饭后恰好有便车去罗山县楠杆镇机械院干校,我随后搭车同行。一路上已无心观风望景,印象中只是这里四下平坦全是水稻田,远处有些不高的小山,这儿肯定是吃大米的!由茅草铺顶的农舍组成的村庄掩藏在稀疏的树林里,村前的水塘里飘着浮萍,成群的鸡、鸭或觅食或凫水,一派安宁祥和的景象。过往行人的衣着与陕北大补丁摞二补丁的截然不同,看来此地人们一定生活富足,与陕北农村完全两样。
上一条:《多用群众的毛巾擦擦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