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头题新闻

拾荒老人邱胜华成了“失物信使”

2014-01-09 08:42:35 来源:信阳新闻网-信阳日报作者: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发送短信 XYSJB 10658300 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本报讯(记者 公 堂 赵雪峰)1月5日,央视“新闻直播间”和“共同关注”节目分别播出的一条新闻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13年时间里,信阳拾荒老人邱胜华自费2000多元寄出上千封信件,把拾到的身份证、合同、发票等各类证件,按照上面显示的具体地址一一寄给失主。报道称赞说:“花甲老者邱胜华就像一位信使,用独特的方式书写动人的信阳精神。”

    邱胜华是土生土长的信阳人,1997年从信阳木机厂内退以后,开始“自主创业”,每天到背街小巷捡破烂儿,把家里的储藏室改成了“工作室”。他把收集来的废旧零部件用来给左邻右舍修修补补,并以此增加一些收入,补贴家用。有时候捡到钱包或身份证等物品时,老邱就交到派出所。时间久了,捡到的这类物品也就多了。2005年6月,邱胜华和往常一样去大街上捡破烂,却在一个小巷子的墙缝里看到了两张身份证和一个装有票据的钱包。老人通过证件上的信息,找到了失主的地址。当天下午,便跑到邮局给失主寄了过去。几天后,他收到了失主的回音。邱胜华说,当时他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有一种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豪迈感觉。从那以后,邱胜华便形成了捡东西、找失主、寄信、等回复、再高兴一下的习惯。并且,他会把捡到的东西,自己先进行登记。现在,邱胜华已经有了一个“失物日志本”,“日志”的正反两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失主的姓名和地址。这些失主有信阳本地的,也有商丘、平顶山的,还有河北承德、四川攀枝花、湖南常德等地的,最远的一封信目的地是新疆叶城县。

    正在家里分拣废品的邱胜华昨日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他捡破烂久了,发现有几个地方是小偷特别偏爱的“销赃”地点,比如墙缝里、小树林的土堆处、河边等。他曾在这些地方,一天内发现6个丢失的物品。他告诉记者,每当他捡到失物后,会先想办法找到失主的电话号码,联系失主让对方放心;找不到电话号码的,他就按照地址先将证件寄给失主,取得联系之后,再将剩余的贵重物品一并寄去。对于那些被退回来、或者找不到主人的失物,邱胜华会送到派出所或者当地媒体。

    “俺从小就想让人夸。”邱胜华笑言,他喜欢听到别人说“谢谢!”能让人失而复得,这让他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如果被误解,邱胜华会非常沮丧。他至今还记得20年前,他捡了一个包却被失主当做小偷的那次经历,那件事儿让邱胜华一度“吃饭都没味道”。直到警察找到小偷,还了他一个清白,才让邱胜华整个人又“鲜活”起来。邱胜华说:“我会把这件事坚持做下去,一直到捡不动、寄不动为止。”他高兴地告诉记者,为了能更好地寻找失主,如今,他已经学会上网查信息找人了。

    小善大能量

    □赵雪峰

    13年的时间里,一位名叫邱胜华的老人,自费2000多元寄出了上千封信件,把拾到的身份证、合同、发票等各类证件,按照上面显示的具体地址一一寄给失主。他用这种独特的平凡善举书写着人性的那份纯真,感动着你我,让人看到社会的希望。

    在平时的生活中,一个人做一件小善事并不难,更多的人缺少的是那份坚守。但邱胜华坚持做这种小善事,我想这样的举动,老人已经当作是自己的生活习惯,他也无意于要别人的回报,因为内心有着一种纯粹的道德律在支持。诚如他自己说的“就像条件反射一样,捡到别人丢失的证件后就要千方百计把它们寄给失主。”拾金不昧,自古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虽然老人拾到的不是金钱,但有时证件的分量并不亚于一张百元大钞,他给失主寄证件就是对传统美德的一种传承。

    “我会把这件事情坚持做下去,一直到捡不动、寄不动为止。”邱胜华老人朴实的话语让很多人汗颜,同时也鼓舞着人心。社会的个体不是独立的,每个人都彼此相联系、互相影响着。社会需要这样的正能量,面对“小善”,我们要有勇气和耐心去付出行动和坚持。

编辑:刘远强来源:信阳新闻网-信阳日报
分享到:
0
猜您喜欢的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