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时秀敏
4月13日下午,信阳市道德模范基层巡讲活动在美丽的将军县新县落下帷幕。巡讲团成员、息县八里岔工商所所长李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仍难掩激动之情,“在我们息县,有一大批默默无闻、长期坚持无偿献血的志愿者。他们每个人都有鲜为人知的故事,我只是他们中普通的一员。”
他们是怎样一群人,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开始了追寻之旅,见证了一个个温暖人心的“息县故事”。
来自数字的自豪
“想要了解息县无偿献血的情况,有一组数字很能说明问题。”4月14日,得知记者的来意,信阳市中心血站站长黄贤威开门见山地说。
记者看到了这样一组数字:在2014年1月召开的信阳市无偿献血工作会议上,息县有71人受到隆重表彰,占全市获得2010——2011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总人数的近1/4;其中,68人获得铜奖,获奖人数列全市各县区之首。
这样的数字,让人不难理解李涛的谦虚和息县人的自豪。
对于息县人无偿献血的踊跃,每一个跟车到息县的信阳市中心血站采血护士都深有感触。采血护士刘晓会说,到息县采血,吃饭不正点是家常便饭,因为有人来献血,我们就不能走。采血护士陈志红印象很深的是今年3月25日、26日,虽然天气阴冷,还一直下着雨,但息县人献血的热情依然高涨,有230多人在献血车上献血。即便是今年清明假期,依然有120多人放弃休息时间前来献血。
“小奥迪”的故事
“我到哪儿都带着我的‘小奥迪’,到哪儿都炫耀我的‘小奥迪’。”50岁的息县邮政储蓄银行工作人员韩从付是今年受表彰的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获得者,一看就是个爽快人,高喉咙大嗓门,还未说话,已闻他朗朗笑声。
韩从付的“小奥迪”其实是一辆自行车。不过,它弯梁上的“科学献血 有益健康”八个大字显示着它与众不同的价值。它是前两年韩从付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的奖品。
韩从付1998年参加了单位组织的无偿献血活动。1999年,他的岳母在郑州做手术输了血。韩从付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拨通了信阳市中心血站的电话,没想到用血费用很快就报销了。从那以后,韩从付在坚持无偿献血的同时,还成了铁杆儿的无偿献血义务宣传员。
韩从付的很多储户都知道他无偿献血的事儿,因为他见人就要说道说道无偿献血的好处。一位卖牛肉的储户开始很不以为然,认为男人的血金贵,后来硬是在韩从付不厌其烦地动员下转变了观念,成为一个固定的献血者。这些年,在韩从付的带动下,朋友、储户,还有农村老家的亲戚,共计50多人加入到了无偿献血的队伍。
韩从付最光鲜的事儿就是骑着他的“小奥迪”忙前忙后。每当有人注意到他的车时,他准会告诉人家,这是无偿献血的奖品。今年,他打算换辆“新奥迪”了——银奖的奖品,一辆崭新的山地车。他的目标是,过两年再换一辆,金奖的奖品早让他“艳羡”了。
农民献血成时尚
4月6日,正值清明假期,息县杨店乡李大庄村计生专干王清学推掉了“一竿子的事儿”,专程坐公交赶到县城献血。
每个月的5日、6日,25日、26日,是信阳市中心血站献血车定期到息县采血的日子。这日子,早就印在了王清学的脑海里。
“我是党员!”这是正在献血的王清学见到记者的第一句话。这样的回答有些出乎记者的意料,但王清学说得自然、豪气。
党员王清学也是多年的无偿献血志愿者。也许是缘于曾经的军人习性,他有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每年坚持在固定的时间献血两次。只有一次,献血时转氨酶高了,没献成。从那以后,王清学都要提前几天“休养生息”,饮食清淡,不熬夜,不喝酒,保证血液的质量。
“我们村四名村干部,除了一人身体不允许,我们三个都常年坚持献血。不为别的,就是献点爱心!”王清学说,现在的农民不是以前的农民了。过去农村人卖血的多,现在富起来的农民时兴当起了志愿者。他们村就经常有不少农民三五相约,打的到县城献血的。
……
息县文广新局职工李迎庆是今年息县受表彰的最年轻的获奖者。1983年出生的他18岁入伍后就开始献血。在部队里,他走到哪儿献到哪儿,复员后,献血的热情从来都没有被隔断。他说,这么多年,献血对他早已成为一种习惯,举手之间就帮助了别人,还幸福了自己,何乐而不为?他的目标是向李涛大哥学习,终生做一名无偿献血志愿者。
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得主、54岁的下岗职工李华也有着相同的目标,那就是一次不落,一直献到国家规定的60岁,尽快得到铜奖,然后再努力冲刺一次金奖。
在息县献血志愿者的队伍中,有三个“姐妹花”——夏庄镇医生徐玲玲不但自己献血,还把自己的妹妹、妹夫都带动了;还有八里岔乡莲花村周文林、杨红夫妇,关店乡杨健、刘宝云夫妇……接力棒在亲情之间传递,爱心也长了翅膀,故事就又多了一份温馨。
在息县,这样的故事很多很多。
他们,是群很平凡的人:工人,农民,教师,医生,的哥,公务员……他们捋起袖管,献出爱心,这爱心的涓涓细流逐渐汇聚成河:2013年,息县共有3757人无偿献血,捐献血液7200单位144万毫升,这数字的背后,凸显的是息县人浓浓的大爱,沉甸甸的担当,急公好义的侠义情肠!
采访结束时,李涛告诉了记者一个好消息,中华骨髓库河南分库通知他与一名白血病患者骨髓初配成功了。他说听到这个消息时,当时眼眶就湿了。这个14年坚持无偿献血88次、连续三次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的基层公务员在盼望着骨髓高配的成功,也正在时刻准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