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军事

美媒:美炸馆成中国情绪转折点 中国打公关胜仗

2014-05-06 11:18:24 来源:环球时报作者: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发送短信 XYSJB 10658300 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美国《环球邮报》5月5日文章,原题:中国如何利用美国轰炸中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打了一场公关胜仗

    不管是误炸,还是以大规模轰炸为幌子的蓄意攻击,科索沃战争时美国轰炸中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给希望煽动反美情绪的中国政府带来机会。

    中国通过这次事件成功削弱对美国政府的崇拜,但看来几乎没有影响到中国人对美国人民的看法。

    15年前,即1999年5月7日夜里,美国5枚JDAM制导导弹击中中国大使馆,炸死3人,炸伤20人,馆舍基本被夷为废墟。

    中国各地爆发大规模抗议,人们向美国外交机构扔石头。在北京,驻华大使尚慕杰和其他工作人员被困大使馆好几天。在成都和广州,愤怒的示威者试图纵火焚烧美国总领事馆。

    一名中国历史播客主持人拉兹罗·蒙哥马利说:“就向中国人民证明美国不可信而言,大使馆轰炸事件将是一份持续多年的礼物。中国人相信那是故意的。”

    不过,就人与人而言,愤怒很少演变为公然暴力。《21世纪的中国:人人需要知道的》一书的作者杰夫·瓦瑟施特伦说:“曾经出现一个紧张时刻,有人从街对面冲我吼,仿佛我如果是美国人,他就要杀了我。但总的来说,敌意是针对美国政府的,‘不是像我这样的人’……尽管日本与轰炸无关,在那时的中国,我也宁愿是美国人而不是日本人。事实上,当时因抗议离开中国的唯一一批交换学生是在杭州的日本学生。

    虽然事件可能没有影响到美国流行文化或人际关系,但导致(中国人)对美国政治制度的某种冷嘲热讽。“我想,事后,美国不像以前那么理想化了”,瓦瑟施特伦表示。

    “对于那些早就怀疑美国对华态度的人,轰炸加强了他们的感受”,《中美关系与情感在国家行动中的角色》的作者塔林·谢菲尔德表示,“对那些积极看待美国的人,轰炸增加一种怀疑。总体来说,提供了一种对他者本质和意图的不信任。”(作者詹姆斯·格里菲斯,乔恒译)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环球时报。信阳新闻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 【纠错】信息。联系电话:(0376-6263932)

编辑:zcm来源:环球时报
分享到:
0
猜您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