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胡瑜珊)时下,正值“三夏”生产的关键时期。小麦收割的进展情况如何?粮食收购情况怎样?国家夏粮收购政策是否得到有效落实?农民群众有哪些所需所盼……带着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关心和关注,6月6日下午,市委书记郭瑞民先后来到息县和罗山县,深入田间地头,走进企业和收粮点,实地察看夏收夏种夏管和夏粮收购情况。
在息县孙庙乡赵店村一块已经收割完的麦田里,几辆农机往来穿梭,零散的麦秸被“吃”进机器后,自动打捆成矩形的麦捆并被放置在田间,机器所过之处,只剩下短短的麦茬。“这叫打捆机,一天可以捡拾、打捆、放捆100多亩地的麦秸。村里掏钱租机器,老百姓把麦捆拉走卖钱,这样既可以增加收入、解决秸秆回收的问题,又避免了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提高了秸草的利用质量。”该村村干部介绍。
郭瑞民走近打捆机,仔细观察机器的使用情况。得知息县与信阳万华生态板业有限公司签订了秸秆原料采购协议,这些麦秸捆正是准备销往该公司在孙庙乡甘塘村设立的秸秆收购点时,他当即决定去收购点了解收购情况。“我们以每吨160元至260元的价格对秸秆进行收购,一条生产线能够加工8吨麦秸,这个乡里的麦秸完全能够满足我们加工复合板的生产需求。息县是产粮大县,我们公司正计划在这里投资建设一条新的生产线,就地取材,对这里的麦稻秸秆进行综合加工利用。”公司驻点负责人向郭瑞民介绍。“利用这种方式,今年我们县的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息县相关负责同志补充说。看着收购点堆积如山的麦捆,郭瑞民点点头说:“这是好事,希望你们双方能够加强对接,探索原材料供给和综合加工利用的有效结合方式,促进生产经营,实现互利共赢。”
“今年的秧苗长势怎么样?”、“插秧的水源有保证吧?”、“插秧是自己家人插还是需要请帮工?”、“请一个帮工一天多少工钱?”、“有没有算算账,种一亩地除了化肥、农药、种子、工钱等还能净挣多少?”……在孙庙乡甘塘村甘东村民组,郭瑞民看到路边几块地里不少农民正忙着薅秧、插秧,忙走下乡村公路,跨过渠沟,沿着窄窄的田埂走到农民插秧的田头,亲切地和大家攀谈起来。“今年的雨水比往年大,秧苗长势很好,插秧的水很充足。”青年农民张成高兴地回答:“青壮劳力都外出打工去了,割麦可以用收割机,插秧得用人工,因为小块田不适宜机器进来。”张成说:“插秧得请人,我请的这些人大多是我家的亲戚,一天200来块钱,管两顿饭。”说到收入,张成说:“我算了算,麦稻两季,麦季收入算是全年的成本,稻季则是净赚的,一亩地能赚1000-1200块钱。”……交谈中,旁边忙碌的农民欢声笑语不断,都说今年麦子收成不错。听着农民们爽朗的笑声,郭瑞民热情地和忙着干活的农民打招呼,预祝大家秋季有个好收成。
息县峰刚粮食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的储备库旁,装载着新粮的卡车停放有序,工人们忙着把成袋的粮食拆装入库,金黄的麦粒如潮水般倾倒在输送机上。郭瑞民抓起一把麦粒放在手里仔细察看,看着饱满的麦粒,脸上露出高兴的笑容。在罗山县粮食物流中心,郭瑞民仔细了解今年粮食的收购价格、收购质量标准,以及为售粮农户提供的便利服务措施等。他嘱咐相关负责人,一定要确保粮食收购价格和质量标准,并为售粮农户提供各项便利服务,确保种粮农民利益,确保粮食市场稳定。
调研中,郭瑞民还来到息县金稻机插秧专业合作社,了解秧苗培育情况。
郭瑞民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工作。检查过程中,他反复叮嘱随行检查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一定要各司其职,履职尽责,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质服务。市农业局要全面掌握全市农业生产基本状况,立足实际,注重谋划,把建设高标准良田当作目标追求、当作课题研究,在实施农业产业化生产和发展观赏农业等工作方面下功夫;市粮食局要做好政策宣传、人员培训、仓容器材、收购资金等各项准备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收购政策和质量标准,做好夏粮收购,把农民的粮食收好,保障粮食安全,让农民满意、让政府放心;市水利局要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力争把农田水利排灌渠系的管理、利用和维护列入“三山一滩”脱贫工程规划,充分发挥排灌区沟渠的作用,为持续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提供基础设施保障;市农机局要加大扶持力度,积极帮助我市的农业机械生产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提高技术水平,推进产品研发,扩大生产规模,力争早日有产品进入中央、省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目录。各级党委政府要扶持和支持农业部门结合信阳实际,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基本农田整治、土壤改良和田间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李水,市政府副市长郑志强和市委办、市水利局、市粮食局、市农业局、市农机局等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参加检查。
上一条:信阳市机关党员融入社区解民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