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风谢师不必宴

2014-06-24 08:47:34 来源:作者: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发送短信 XYSJB 10658300 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十年寒窗苦,一朝扬墨香。又到毕业季,谢师宴又旧话重提。尊师重教,自古皆然,可愈演愈烈的谢师宴,让尊师变了味,感恩过了头,影响了党风政风,带坏了社风民风,让人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谢师重在谢。老师的教导之恩、关爱之情,对学生来说,铭记在心,感谢终生。可很多人却借谢师之名,行炫耀之实,将孩子成绩好坏作为是否谢师的标准。孩子考好了,就大操大办,到处宣扬;孩子考差了,就自惭形秽,形同路人。其实,无论金榜题名,还是名落孙山,学生的成长、成才,都离不开老师的辛苦培育,都应该向老师说一声感谢,道一句珍重。

    谢师突出师。古人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为老师的含辛茹苦、无私奉献备些“便宴薄酒”,本无可厚非。以“宴”表“谢”,在仪不在宴,尚俭不尚华。可有些人动了歪脑筋,把原本简单的谢师宴变成学生、家长炫富摆阔、弄权显势的“舞台”,把谢师宴演变为大操大办的“敛财宴”、“腐败宴”。更有甚者将谢师宴支出由“私”改为“公”,老师反倒成了“配角”、“道具”,让“宴”难以载“谢”。这样的“谢师”,我们要坚决反对,严肃查处。

    谢师不必宴。师者如兰,诲人不倦。“谢”其实无需华丽的辞藻、奢华的饭局、昂贵的礼物,需要的仅仅是一个问候的电话、一张远方的贺卡、一次心灵的沟通,一次离乡多年回归故土的登门拜访。学生们的成长、成才、成功,才是感谢恩师最大的礼物。

    “宴”可载“谢”,亦可覆“谢”。在当前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让我们每位党员干部从自身做起,清风谢师,成才慰师,真情忆师,让师得到尊重,让谢回归本质。

编辑:zcm来源:
分享到:
0
猜您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