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秦 旭)7月14日晚,浉河岸边的琵琶台广场,歌声阵阵,笑声朗朗。随着音乐的律动,人们翩翩起舞,让很多观看的群众不知不觉地加入其中。这里正在进行的是“豫南花扇”广场舞推广活动,而这只是“文明信阳·美丽茶都”群众文化活动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群众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提升了城乡文明程度和居民幸福指数。
抓重点,铸品牌。借助信阳歌舞之乡的优势,在市委宣传部指导下,市文广新局等单位精心组织,在浉河带状公园开展“豫南花扇”广场舞推广活动,于5月23日举行了活动启动仪式,共开辟12个推广活动点,每个点有50人至200人,文化部门为各支文艺队伍免费配备了便携式音响和花扇等道具,抓好日常活动的安排、督导,群艺馆抓好音乐制作,舞蹈编排、辅导工作,每周三次下点辅导。我市还在中心城区广场大力开展文艺演出活动,并举行了广场文化活动启动仪式,在百花会展中心广场、天伦广场、世纪广场每两周定时组织一次广场文艺演出,为广大市民送去精神食粮。在茶文化节期间,通过文化活动扩大影响,举办了第六届全国自行车公开赛等文化活动,运用市场机制举办了信阳市首届生态音乐节。各县(区)群众文化品牌不断涌现,淮滨县组织各乡镇、县直重点单位进行文艺调演;新县组织举办了第三届民歌汇演;浉河区每年举办多场音乐会,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开展“中国梦·信阳美”系列文化活动,举办群众性广场大家唱、电视大家唱、广场舞、艺术展览等活动。
进基层,接地气。我市群众文化活动真正把目光投向基层,真正把精力投入基层,真正把基层群众作为活动的主体。在“教你一招”群众文化活动中,市、县(区)文化部门组织文艺工作者开展舞台艺术送农民活动、广场文化活动和民间文艺汇演,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教招”、“送招”活动,举行信阳民间歌舞、民间绝活、书法绘画、摄影舞蹈、器乐演奏、武术健身等学教活动1000余场。2013年,省、市、县(区)三级文化部门共安排舞台艺术送农民活动500余场;市群艺馆开展公益无限系列文化下基层活动;各文艺家协会开展戏迷天天乐、戏剧“群英会”、周末大家唱、广场摄影展等活动。市、县(区)分别开展了各类文艺骨干培训,在全市基层文化干部培训中,来自市直相关单位、乡镇文化站等130余人参加。配合党员教育和宣传的需要,邀请省豫剧三团深入各县(区)演出豫剧《焦裕禄》,为广大党员树立工作标杆,使大家受到思想教育。我市组织开展了第二十一届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演讲比赛,在全市青少年中凝聚追梦、圆梦力量。
重特色,创精品。我市群众文化活动注重挖掘地方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宣传和弘扬地方优秀文化,将地方特色文化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融入到活动中,弘扬大别山精神。商城歌舞、花挑舞、花伞舞、花篮戏、火绫子等信阳民间歌舞,罗山皮影戏,光山花鼓戏、嗨子戏、大鼓书等信阳民间戏曲,茶民歌、山歌等信阳民歌,诸多特色文化得到大力传承和传播。舞台演出异彩纷呈:市文广新局正在着力打造民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新县大别山干部学院打造了舞台剧《红色大别山》,已演出60余场;商城县联合信阳师院打造歌舞剧《诗画商城》;息县着力打造电视动画片《桃花夫人》;“中原人文精神精品工程”重点项目电影《人间草木》正在积极运作中。历时多年打造、多次在省内外演出、广受群众好评的新编豫剧《开漳圣王陈元光》,再次赴台演出,自5月29日至6月9日在台湾花莲、嘉义、高雄、桃园、台北等地演出8场,推动了两岸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