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浉河区城管监察大队大队长杨雨亮
本报记者 赵锐 见习记者 丁桂玲
早就听说浉河区城管监察大队有位“杨管事”,他已年过半百,且身患多种疾病,但凭着对城市管理事业的热爱,被同事们戏称为“杨管事”。
“杨管事”就是杨雨亮。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带领执法队员们在新华东路整治机动车在人行道上的乱停乱放。得知我们的来意,这位身材魁梧、皮肤黝黑的汉子竟有些腼腆。谈起在城市管理工作中的感受,他说:“真累,但值得。”
工作永远排在第一位
浉河区城管执法监察大队负责22条道路的执法监察任务,管理范围广、任务重。尤其是创卫工作进入攻坚阶段以来,为了完成任务,杨雨亮带领队员们,多次放弃休假,坚守在工作岗位。
10月初,正值综合整治的关键节点,老伴因摔伤住进了医院。杨雨亮巡查路段时多次从医院门口路过,同事对他说:“杨队,要不你顺路去医院看下你的爱人吧。”他摆摆手说:“工作重要,等夜里下班我再来吧。”前段时间女儿出嫁,女儿希望父亲能够多陪陪她,但女儿的心愿落空了。他只请了半天假,当目送女儿出门后,便立即更换了服装走上了执法路。
在杨雨亮心中,工作永远是第一位的。今年以来,执法大队先后开展各类整治行动600余次,圆满完成了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纪律时刻牢记在脑海
打铁还需自身硬,城管事业面对的情况复杂,城管人员面临的诱惑较多。
2014年7月份,工区路一辆批发蔬菜的三轮车因为违规占道经营,被执法人员暂扣。车主私下找到了杨雨亮,悄悄递给他一张纸条与200元钱,上面写着“我送你200元,请帮忙行个方便,把车放了,事成后再请你吃顿饭,大家都有好处!”
杨雨亮看后,立即找到那位还在单位等候处理的司机,退还了200元现金和纸条,对其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最后车主接受了处罚并写下保证书,保证不再占道经营。
正是这种以身作则的风度,感染了每一位执法队员。
群众利益摆放在心间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杨雨亮带领全队积极参加,开展了一系列进基层活动,并把征求到的意见进行了梳理,把群众反映强烈的小南门夜市排档、区管道路占道经营等11项关涉群众利益的事项,作为急事进行处理。目前,小南门区域经过整治,经营情况得到极大改观;对区管道路占道经营情况,杨雨亮提出了车巡与步巡、整治与值守相结合的办法,通过以道路为线、以执法勤务亭为点、定人定岗定责的网格化执法巡查模式,占道经营情况基本得到解决,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正在形成。
在做好城市管理的同时,杨雨亮时刻关注那些流动摊点的生存。他提出的在部分区域划线经营、将背街小巷作为疏导点的建议正在逐步落实。在他的带领下,微笑执法代替了暴力执法,疏堵结合代替了驱赶取缔,浉河区城管形象逐步改善。“杨管事”说,我们不仅管区委、区政府交办的事,还要管群众关心的事。
城市管理工作是一项繁杂而琐碎的工作,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工作岗位,靠的正是对这份工作的满腔热情与高度责任感。采访结束时,杨雨亮说:他会一如既往地执着于自己肩负的职责。
上一条:房屋漏水求帮助 协调整改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