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秀敏
2012年12月14日,李涛完成了他第61次到血站无偿献血,献血总量达到48600毫升,其中全血5次1800ml,血小板102个治疗量46800ml,献血次数和献血总量在信阳市均位于前列。
现年39岁的李涛是息县工商局八里岔工商所副所长,一名普通的基层公务员。从2000年开始,他寒暑易节,风雨无阻,已经坚持无偿献血12年。他先后2次被卫生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总后勤部卫生部授予“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是第五届“信阳市十大杰出青年”和首届“信阳市十大爱心大使”获得者。
李涛说,我有健康的体魄,旺盛的精力,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是我最快乐最幸福的事情。我愿意永远笑在人后。
他笑在人后,也笑得最美。全国著名的血站管理专家曹永平在与李涛交谈时感慨地说:“我到过全国的绝大多数血站,据我了解,像你这样风雨无阻、长期坚持跑这么远的路程到血站献血,是极其少见的,更是一个常人很难做到的!”
李涛,用他平凡之中的伟大坚守,让一个又一个生命重获生机!
“献血于我是举手之劳”
2012年年初,经信阳市中心血站积极向信阳市有关部门推荐,李涛光荣地当选为第五届“信阳市十大杰出青年”。电视台、报社的记者们蜂拥而至。直到这个时候,身边的同事们才惊奇地得知了李涛12年坚持无偿献血的秘密。
在李涛的献血证上,清楚地记载着他第一次献血的时间:2000年9月6日。他还在小茴店工商所任市场管理员。当时单位号召大家义务献血,在同事们疑虑重重时,部队卫生员出身的李涛立即报名带头参加献血。没想到,他从此与献血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6年11月5日,当时在岗李店工商所工作的李涛,突然接到信阳市中心血站的电话。血站的工作人员讲:目前血站供血科血小板库存十分紧缺,有一名AB型血的患者病情严重,急需输注血小板,请求李涛紧急捐献血小板。李涛二话没说,便从50公里外的岗李店乡乘农用三轮车赶到息县县城,又坐上血站紧急调用的采血车赶到血站机采室,捐献了两个治疗量的机采血小板……血小板被紧急送到了临床,李涛回到息县时,已是深夜。
这次献血经历让李涛第一次认识了成分献血。血小板是人体血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功能主要是参加人体的凝血功能,主要用于大量出血的抢救和出血性疾病的预防性治疗。对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移植、淋巴瘤等血液病和恶性肿瘤因大剂量化疗或放射线治疗后骨髓衰竭而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并伴有严重出血者的救治是必不可少的;血小板也经常用于抢救严重外伤病人和妇产科大出血患者。从那时起,李涛开始每月都捐献血小板。
其实对于李涛而言,献血绝不像他自己所说的举手之劳那么简单。
过去捐献全血只需几分钟时间,在息县县城的献血车上就能献。而捐献血小板则需要到信阳市中心血站的机采室,并且要在血细胞分离机旁静静地躺上一个多小时。每次献血,李涛需要换乘三、四次车才能赶到市中心血站——坐农用小三轮从岗李店乡赶到息县县城,再从息县县城赶到信阳弘运汽车站,然后再乘公交车到浉河区宝石桥站下车,再步行到信阳市中心血站。那个时候,岗李店乡通往县城的道路路况极差,50多公里的路需要走上两、三个小时。李涛献一次血,在路上就要花去十多个小时,紧赶慢赶,往返一次需要一、两天时间。往往都是迎着朝霞出发,踏着暮色归来。2008年夏季,李涛调到离县城较近的八里岔乡工作,这一状况才稍有好转。
信阳市中心血站的采血护士李梅印象最深的是,2007年冬天的一天,因为有个病人需要紧急输注血小板,李梅早晨七点多钟就赶到了单位。让她吃惊的是,李涛已经如约等在了大门口。原来李涛为了不耽误用血,头一天夜晚就赶到了县城,当天又起了个大早。看到李涛冻得面颊通红,李梅连忙倒杯热水给他暖暖身子。李涛却说,我没事儿,先献血要紧!
李涛印象最深的则是,有一天上午工作走不开,他只好下午才赶到信阳献血,献完血,天已经完全黑了。回息县的班车没有了,坐出租车回家不舍得,住宾馆自然也不舍得。李涛只好沿着民权路步行到火车站附近,掏10元钱住了一夜小旅馆……
“无偿献血给了我健康的体魄,还有快乐的心灵”
48岁的息县工商局夏庄工商所副所长刘英是李涛的忘年交。在李涛的带动下,从今年8月开始,以前只捐献全血的他也和李涛一起,加入了无偿捐献血小板的队伍。几个月来,深谙个中滋味的刘英感慨地说:坚持最难!来回奔波,早出晚归,坚持十次八次,一年两年就极其不易,十几年坚持下来,确实是难上加难。
在李涛的胳膊肘弯处,依稀可见密密麻麻的针眼。输液用的是7号针,而捐献血小板,则用的是16号针。由于李涛的血小板计数高,他每次都坚持要捐献两个治疗量,全身的血液要循环七到八次,他的胳膊需要保持固定的姿势一个多小时,常常会让人感到酸痛。对此,李涛早已习以为常,微笑面对。
在信阳市中心血站体采科主任张亚丽眼里,李涛对血液知识的了解是很专业的。捐献血小板,对献血者的饮食、睡眠等要求较为严格。献血前一天多饮水,当日吃清淡早餐,献血的前一天晚上不能饮食过饱,要有良好的睡眠,献血的前两餐不能饮酒,不能吃肉、鱼、蛋、牛奶、豆制品及油腻食物,以防止血液浑浊,影响血液质量。对这些要求,李涛总能做得很好,每次捐出的血液质量总是很高。
在李涛的眼里,血小板的琥珀色,是世界上最美的颜色。为了让美丽的琥珀色更加纯净,他的脑子里总是时时绷着一根弦,在生活饮食上,严格约束自己。1.68米的李涛身体强壮,常年坚持锻炼,每天早晨5点多钟起床,在双腿绑上5公斤的沙袋,负重慢跑一个半小时。他说,我珍惜每一次献血的机会,更不能浪费了捐献血小板所需的价值近千元的一次性耗材和昂贵的检验费用,哪怕一次都不行。
一个正常人体内一般有3500毫升至4000毫升的循环血液,李涛12年相当于献出了自身全部循环血液的十几倍,捐献血小板102个治疗量,可以用于102个病人的紧急抢救,如果全部用于大出血危重病人的抢救,李涛也已经挽救了几十人!
李涛用他殷殷的热血延续着他人的生命。他还是信阳市为数不多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2012年8月,国家相关规定出台,一人一月最多能成分献血2次,李涛就坚持每月捐献两次血小板,将自己“举手之劳的小事”做到了极致。
到李涛家采访,他家人的反映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上至年过古稀的父母,下到正上高三的女儿,没人觉得他参加无偿献血是一件多么特别的事儿。十几年来,他们早已经习惯。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献血是那样的理所当然。李涛的大哥、二哥、二嫂、妻子,都是无偿献血志愿者。他们一如李涛,只在默默地做。
“无偿献血不仅救助了别人,也给了我健康的体魄,还有快乐的心灵。我捐出的只是可以再生的血液,而得到的却很多很多……”
“做任何事儿,单靠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
生活中的李涛乐观、热情,是一个碰到需要帮助者总会施以援手的人。对于弱势群体,伸把手,推推车,笑一笑,他就会觉得很快乐。而遇到难事、大家都不愿意做的事儿,他也总是走在前列。
在八里岔工商所的院子里,有两块空地。办公楼前面的空地是花坛,后面的空地则一直荒芜着。过去,花坛和空地都是杂草丛生。李涛便经常清理,修剪,还在后面的空地种上了高粱、玉米等农作物。为了改变土质,今年十一长假,李涛都是在所里度过的。他找来工具,将办公室后面的空地翻整一新,挖出的各种小砖块、石块,堆成了一座小山。他又一车一车地拉出去,并在收拾好的园子里,种上了时令蔬菜。如今,蔬菜已长得绿油油的,成为所里工作餐里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同事们都说,“涛哥”种的那是无公害蔬菜,吃着就是好!
工作上,李涛同样是把好手。从小茴店工商所的市场管理员、出纳、会计,到岗李店工商所的负责人,再到八里岔中心所的副所长,李涛在每个岗位上都兢兢业业,是息县工商系统连续多年的先进工作者。今年,李涛还被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评为“人民满意的工商干部”。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今年以来,在李涛的身边,越来越多的像刘英那样的朋友、同事了解了无偿献血知识,自愿加入到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这一切,也源于李涛自身的改变。
“少数人献血,就是不间断地献到60岁,也是极其有限的。如果全体适龄健康的公民都来献血,哪怕只是一次,就会挽救更多病人的生命!”如今的李涛,不再选择低调沉默,高调宣传无偿献血已经成为他的一大“爱好”。“我不仅要自己一如既往地坚持献血,还要用自己参加无偿献血的亲身经历,去影响、动员我身边和社会上更多的人加入到无偿献血志愿者的队伍。”
从乡镇到县城,从县城到信阳,李涛用他铿锵的脚步,走出了人生辉煌!他一路走来,笑在人后,笑得是那样的明媚、灿烂,那样的从容、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