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生活>>读书

[书评]从战场上走来的企业巨人

2013-02-18 16:39:41 来源:新华悦读作者:刘凝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发送短信 XYSJB 10658300 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马世民的战地日记:从悍将到企业巨人》,(英)马世民(Simon Murray) 著,余卓轩、张夔 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版)

    人们习惯用战场来形容商场,并不是真的亲身体验过战争、战场,而是为了说明商场竞争的残酷性。战争和商业都考验各自的参与者的意志品质、协作精神、风险捕捉意识和避险能力,存在一定的相通性。

    但是,我们不宜轻率定论经历过军旅生涯考验的人,就一定会在退役后的商场中无往而不利。战场上的优胜者,完全可能无法适应商业环境,反之,商界娇子也未必就能经得起战火的洗礼。能够一并征服战场和商界的人,并不会那么多,这样的人所讲述的经历故事,自然更值得拿来讨论,供人们分别提炼出自己需要的经验法则。

    英国人马世民(Simon Murray)就是上端提到的那种极少数人中的杰出代表。1960年,时年19岁的他为了取悦自己爱慕的女孩(显示男子汉的力量),又轻信了文学作品中有关军旅生涯的华丽描写,在被英国军队拒绝服役申请后,“鲁莽”的加入了法国外籍兵团。法国外籍兵团建立于19世纪,由法国军官和招募的外国国籍的雇佣兵组成,派驻在阿尔及利亚、东南亚国家等法国殖民地,以维系法国的殖民统治。马世民加入到法国驻阿尔及利亚的外籍兵团,恰逢阿尔及利亚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而掀起的起义浪潮。换言之,马世民加入的这支部队,将不可避免陷入阿尔及利亚的人民战争海洋,而他服役的五年时间里,还经历了法国外籍兵团的内斗和分裂。换个神经稍稍脆弱的人,一定只能选择中途放弃。

    严酷的战争形势、严苛的军营纪律、持续的作战压力,都没有拓宽这个原本多愁善感的英国人——马世民变得坚定、坚韧,善于判断外部情势,敢于正面应对任何突发情况并作出恰当反应,更有勇气去追求实现自己的目标,更为娴熟的调动团队。他不但平安活到了从外籍军团退役的那一天,而且还通过持续不懈的努力,说服自己爱慕的女孩放弃订婚对象,等待他退役,两人最终走到了一起,携手生活了几十年。

    马世民退役后,加入了怡和洋行工作,后来与传奇的银行家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合资创建了他自己的金融公司。在将公司卖给亚洲首富李嘉诚后,他也进入李嘉诚的旗舰公司和记黄埔担任总经理。马世民与李嘉诚合作了十年,期间促成了多宗大宗并购交易,包括创立英国移动电话公司“Orange”,后来以350亿美元转售。结束在和记黄埔的任职后,马世民出任的抑制银行亚洲区总行,1998年开设基金公司GEMS,并成立Distacom,在世界各地投资电讯业。如今,年逾70的他仍担任长江实业、东方海外(国际)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的非执行董事。

    显而易见的是,马世民当初在法国外籍兵团所锤炼出的强韧,为其在商界打拼近半个世纪并创下累累功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可以解释他何以能始终在重大问题上形成正确选择。马世民所著的《马世民的战地日记:从悍将到企业巨人》一书,最近被引进到内地出版。这本书全面回顾了马世民1960年2月22日—1965年1月4日在法国外籍军团服役的全过程,叙述了一个青涩男孩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男人的特殊历程。读者不妨将法国外籍兵团看作一个深处危机的企业、将马世民视为一个职场新人,稍稍变换视角,就能从中梳理得出公司培训、理念培育、执行力提升、团队建设等多方面的实操经验。

    《马世民的战地日记:从悍将到企业巨人》也以马世民这样一个法国外籍兵团退役兵的视角,记录了1960年代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波澜壮阔,刻画了政治强势者、法国时任领导人戴高乐是如何在阿尔及利亚人民掀起的独立斗争面前服软让步,反映了法国殖民者及其雇佣军对殖民地人民的残暴杀戮,为法国史、非洲史、近现代殖民史等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了鲜活样本。

    文/郑渝川

编辑:xynews来源:新华悦读
分享到:
0
猜您喜欢的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