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按照‘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的标准要求自己,培养广泛地学习古代文化典籍,以礼来约束自己的谦谦君子是我们的光荣使命。” 3月28日,在北京海淀区彩和坊小学《经典与练笔》的交流与研讨活动上,校长袁靖这样说道。为了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渠道过程,彩和坊小学编写了《经典与练笔》校本教材并开发了相关课程,并且对《经典与练笔》进行了详细讲解。
引导学生通过学国学增加积累
“《经典与练笔》的编写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接受能力出发,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为参照,以阅读和写作为主线,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国学经典来增加积累,锻炼写作技能,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学校张勇主任表示,这套教材的总体构思是以国学经典文本为核心,通过单元、课文与模块的设计,让学生进行学习和积累,并得到系统化的应用练习和写作训练。
教材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结合国学经典的特点,涉及蒙学、经、史、子、集的多种经典,包括了《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论语》《老子》《史记》《楚辞》等国学各个门类的核心经典。教材将这些经典按照蒙学入门、经部奠基、子史集发散三个步骤加以排列,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根据写作训练的设计要符合不同阶段孩子的实际情况这一特点,设计了不同的写作要求,低年级主要是字句练习和段落的写话练习,中年级以简单的作文练习为主,高年级主要是成型作文的练习。
文本选择对“症”下药
在文本的选择方面,本套教材进行了科学的审视和评估。所选课文是各部经典的精华,凝结了深刻的思想内容。低年级主要侧重蒙学经典中关于“养成行为规范”的内容,让学生接受古人的教诲,学习如何养成正确的行为规范,了解中华民族的基本文化常识以及修养道德方面的内容,开拓眼界,提高素养,培养豁达的气度,引导树立高远的志向。
中年级的教材精选了“四书五经”中的经典篇章和段落,以期让学生了解儒家思想,学习孝悌、敬老等美德,学会为人处世的基本态度,领悟做人、做事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学习到自强不息、进德修业的良好品格。
高年级的设计中,教材从众多的文章中精选了一些脍炙人口的篇章,主题涉及亲情、感恩、个性、理想、责任、爱国、奉献等,希望学生在提高写作技巧的同时,更能了解中华民族的近代历史,陶冶爱国情操。教材的每一篇课文分别包括课文模块、积累模块、写作模块三个部分。其中,课文模块包括原文及注译,积累模块包括摘抄、故事、诗歌三个部分,写作模块包括应用、写作两个部分。
为学生提供自由写作空间
在教学与实践《经典与练笔》的过程中,老师们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或从典型的段落入手,或从故事的结局入手,或从读后的感慨入手……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帮助提高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在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同时,让学生懂得明理和自省,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文学功底,奠定成长成才的根基。
上学期末,各年级组老师分别整理、收集了班级学生的作文,并集结成作文集——《书香溢校园-笔墨书童心》。该作文集分年级收录了一至六年级一千余篇作文,以不同学段划分为起飞篇、成长篇和希望篇,每篇作文符合语文课标的学段要求,内容丰富。一千余篇作文虽不称为奇文,但它们却承载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真诚的人生态度,这是一部充满了童心、童真的文集。
《经典与练笔》意在将国学阅读与应用写作联系起来,着眼于“积累—应用—写作”的关系,为学生提供自由写作空间,让他们在阅读中思索,在积累中学习,找到一条轻松的写作之路。
在课文的编选和单元设置的过程,学校还兼顾了德育工作的需要。在整套教材的48个单元的单元主题中,许多主题既从经典内容出发,适合阅读和积累,也从德育出发,适合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行教育。
应邀出席此次研讨会的领导还有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学校文化研究分会周满生理事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陈如平主任,海淀区教委主任助理、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罗滨校长,海淀区教科所吴颖惠所长,海淀区教委小学教育科吴瑾科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育灵童教育研究院赵武倩副院长等专家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