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生活>>读书

武侠不死 古龙不古

2013-06-08 08:17:08 来源:人民政协网作者: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发送短信 XYSJB 10658300 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曾忆天涯明月刀,美人媚,烈酒妖。七种武器,绝代有双骄。多情剑客无情剑,楚留香,任逍遥。

  边城流星蝴蝶笑,孔雀翎,夜兰飘。武林外史,小李抚飞刀。英雄无泪淌风流,花无缺,血在烧。

  “小李飞刀成绝响,人间不见楚留香。”他是一个影响了世界华人阅读和情感的符号,金庸封笔后,只有他,在华人世界中,不断地构筑着中国人的侠客梦。

  这就是台湾新派武侠小说泰斗古龙,一位风靡华人圈经数十年而不息的小说家。凭借着令人耳目一新的文笔和意境,他留下了68部精彩绝伦的武侠巨作,创造性地构建了光怪陆离、奇异险绝、鬼神莫测的武侠世界,将武侠小说引入了经典文学的殿堂。

  今年堪称“古龙年”

  很多人知道他叫古龙,而不知他叫熊耀华,直到他成名后的许多年,人们才慢慢得知他的本名。

  祖籍江西南昌的古龙,1938年生于香港,与金庸、梁羽生、卧龙生、温瑞安并称“武侠五大家”。

  像他笔下众多主人公一样,古龙生性慷慨豪迈、放纵不羁,毕生交朋友无数,阅美人无数,饮美酒也无数。有人说古龙“真是成也酒、败也酒。”因酒而思如泉涌,古龙创造了好酒的大侠楚留香、陆小凤、李寻欢、沈浪,使他登上武侠小说艺术的巅峰;也因酒古龙消耗掉了自己,喝酒,住院,出院,再喝,再进医院,1980年的台北“吟松阁”斗殴事件让古龙元气大伤,健康开始恶化,加之婚姻触礁、电影投资失利,心情苦闷,越发狂饮无度,1985年终因酗酒引起食道破裂出血,卒于台北。在葬礼上,朋友们带来了48瓶他生前最爱喝的XO,象征他48岁。因此,也有人评价古龙像颗流星,耀眼地划过星空,闪耀出无比动人的光芒。

  而在他去世后的28年间,“古龙”两个字一直没有寂寞地远去,他的作品也在不断地出版、翻拍中保持着热度。6月7日,是这位当代华语文坛大师诞辰75周年的日子,借此新版《古龙文集》日前在京正式发布,以示追忆和怀念。

  据了解,该文集收录并分批出版包括《小李飞刀》、《陆小凤传奇》等共57部、72本古龙作品,是大陆唯一一部获古龙著作管理发展委员会正式授权的文集。这版采用线装古书的装帧形式的文集,封面设计精良考究,聘请古龙生前好友、香港才子倪匡担任名誉主编、在内文校对上请专家把关,出版方在包装和细节上用尽了心力,而对于真正的“古龙迷”来说,最终决定购买意愿的,其实就是印在封面上的“古龙”二字。

  此外,与这版文集一同在今年出现的,还将有8部古龙影视剧、6款古龙游戏。因此,很多读者戏称2013年堪称是“古龙年”。

  父亲最像楚留香

  古龙的人生如其作品一样传奇。很多“古龙迷”对他的婚恋状况有所了解,被普遍认知的是古龙与三位女士育有三子,而与他相比,他的儿子却过着“普通人”的平凡生活。

  古龙留给儿子的印象多存在于想象与好奇之中。“对父亲虽没有不好的感觉,但也没有好的感觉”,以古龙著作管理发展委员会成员的身份,来北京参加《古龙文集》发布会的古龙次子叶怡宽表示,“母亲在怀着我时与父亲离婚,所以我从没见过他,直到十来岁时,电视剧《楚留香》在台湾热播,家人才告诉我这是父亲写的。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特地去找这本书来看。我当时唯一的感觉就是好奇,想多了解自己的父亲。”

  “我觉得风流倜傥的楚留香这个角色跟父亲蛮类似的”,对于父亲的形象,叶怡宽如是说,“父亲常常是写作完成后,消失五六天,就去风花雪月去了,这跟楚留香的风格很像。”

  不过,疏远的父子关系并没有妨碍他今天为古龙作品的版权奔忙。2006年,通过检验DNA与两位兄弟认亲后,三兄弟都在工作之余兼顾起古龙著作管理发展委员会的任务,将“推广”父亲、让更多的年轻人认识古龙理解古龙爱上古龙当成了自己的使命。

  “年纪稍大一些后,渐渐看多了父亲的作品,对他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叶怡宽表示,“父亲的作品和金老爷子(金庸)不一样,他几乎是从颠沛流离的情况下慢慢写作起来的,有一些报道说,他是基于赚取生活费的情况下去写作。虽然他可能有生活上的压力,但是他自己的才华也是很重要的。”在叶怡宽看来,古龙今天仍能得到人们的追捧,是因为“他在描写人性上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故事讲述得虽然不完美,却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叶怡宽认为,“中国文学史应该给古龙一个位置,他这么有才华,又写了那么多作品,无论好坏都不应该被忽视。”

  古龙作品天生不老

  人间无古龙,心中有古龙。

  “从小就对古龙武侠剧非常着迷,大学时候把他的《陆小凤传奇》、《楚留香系列》和《绝代双骄》都看完了,记得那时候,暑假在宿舍一边吃着凉面吹着电扇,一边翻着借来的武侠小说。”这是“70后”古龙迷王巍对大学生活的回忆。王巍觉得相比其他的武侠小说,古龙作品最吸引年轻人的一点,是他在书中每每有颠覆和创新,称得上是一个“反传统”的人。

  今年26岁的张熙也是一名古龙迷,对古龙的喜爱从大学时代延续至今,除了被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吸引外,张熙觉得“从那一页页的刀光剑影、恩怨情仇背后,我看见了我自己,埋在心里最深处的爱与痛,就那么被一点点一点点地挖出来。我从此喜欢上了楚留香、李寻欢、萧十一郎,也从此结下了一份武侠情缘。”

  在“90后”的李飞看来,古龙的作品最吸引他的不单是其丰富的想象力,还凝聚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看了特别长见识。“每一个故事都是一个疑点开篇,由主人公一步步去揭开真相,看着有一种侦探小说的感觉,很过瘾。”李飞说,即便是在现在,看古龙的作品也一点儿不过时。

  读者首次接触到古龙作品大都是在上学阶段。与金庸作品里的世故相比,古龙作品更适合热血青年来读,因为那里有纵酒狂歌、有浪漫情爱、有向善向美……这或许也是让古龙的作品天生有一种不老的基因。

  正如“60后”古龙迷、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对古龙的评价,“古龙写的武侠,表面上很传统,其实古龙很现代,从文字结构到情感都是如此,在他笔下,无论谁仔细看,都有你我,所以古龙不古。”

编辑:xynews来源:人民政协网
分享到:
0
猜您喜欢的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