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生活>>消费

消费金融现转机 新牌照合适发放

2013-06-24 17:11:54 来源:作者: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发送短信 XYSJB 10658300 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已超过三年,很多跃跃欲试者都在期待新的牌照。

    而就在一个月前,整个市场对消费金融的预期还是悲观的,甚至有消息称监管层暂时不会扩大试点范围。虽然庞大的中国消费金融市场是块诱人的大蛋糕,但政策的种种束缚一直让人如鲠在喉。

    但如今这个在中国从无到有如蜗牛般成长的行业却出现了新的转机。在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决策层一锤定音:要更有针对性地促进扩大内需,提出金融要助推消费升级,并明确提出要扩大消费金融公司试点。

    回顾消费金融试点的这三年,可以说成果并不理想。金融改革轰轰烈烈推进的当下,小贷公司四处开花、融资租赁行业备受瞩目,甚至互联网金融都开始令银行重新审视自己,而一直以来只能在四个城市展业的四家试点消费金融公司仍像“慢跑蜗牛”,无论规模抑或行业影响力,都与各方此前预期颇有距离。

    虽然监管政策在过去的三年里未见松动,但消费金融市场却并不冷清。众多未获得牌照的机构频频以各种方式曲线进入,在消费金融领域早已跑马圈地多时。譬如日本永旺集团在沈阳设立的小贷公司,虽然打着小贷公司的旗号,但实际上端着的却是消费金融的饭碗。而今年以来动作频频的三井住友旗下的消费金融公司SMBC ConsumerFinance,不仅已与多个地方政府接洽,更在多个省市借门槛更低的小贷公司暗线布局。

    相比之下,作为“正牌军”的消费金融公司,生存的压力和桎梏仍在。即使是扩大试点的“口”松了,但试点扩大的方式仍不清晰。是会发放新的牌照,还是扩大消费金融公司业务试点的范围,抑或是现有四家消费金融公司互相跨区经营……一切都还需要监管层给出更为具体的信号。

    但这也为未来消费金融行业留下了爆发式增长的空间。有统计显示,试点以来,目前仅有的4家专业性消费金融公司总体规模占比不足5%,远低于国外1/3的水平。

    除了试点扩大本身让人欢欣鼓舞外,市场所关心的,还有监管层态度的突变。

    实际上在去年11月的一次有关消费金融的论坛上,监管层的表态确有短期内不会改变监管政策之意。在监管层看来,目前试点消费金融公司还存在着尚未脱离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经营思路、单笔贷款大额化、产品类银行化和欠特色化等问题。

    而现在距离那次论坛不过半年的时间,监管思路却已大为不同,这或许预示着消费将在经济结构转型中承担更为重要的作用。

    众所周知,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向来居于末位,但当前经济发展的现实却需要消费在经济增长中担纲主角。据统计,我国消费贡献率已由2010年的32.7%提高到47.9%。而对扩大内需作用显著的消费金融,在此时备受重视似乎也是理所当然。特别是当前正在如火如荼推进的城镇化建设,更是为扩大消费金融试点提供了现实基础。

    在这一场扩大消费金融试点的讨论中,准入门槛的问题也备受关注。与国外相比,我国消费金融公司的设立门槛较高,而市场参与主体多元化却是扩大消费金融的一个重要前提。虽然国内现有的中资消费金融公司多是以银行作为后盾,但目前从法规上来说对消费金融公司的股东并没有限制。换言之,在消费金融试点扩大之后,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并非“水中月、镜中花”,只期待监管层更有效的“管”和更积极的“放”,为消费金融行业打开新的天地。(中国经济时报 侯美丽)

编辑:wht来源:
分享到:
0
猜您喜欢的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