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国内国际

欧洲纠结该不该“叩首” 中国没有做注资承诺

2011-11-01 17:23:43 来源:环球时报作者:毕秋兰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发送短信 XYSJB 10658300 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在一些国际分析家眼中,美国对于此次欧债危机的态度是“袖手旁观”,但这不影响美国媒体掺和中欧“钱事”的热情。美国《国际商业时报》10月30日说,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爆发全球经济危机后,中国有过两次做救世主的经验,但这一次中国即使帮欧洲的忙,出资规模恐怕也会小得多,这是因为中国虽然名义上有3.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但真正手头的钱并不多。该报估计,在扣除弥补短期贸易和主权债务目的所需的外汇数量后,中国的“过剩储备”规模约为1.5万亿美元,其中一部分已用于中国主权财富基金,如果北京选择收拾地方政府的债务烂摊子,那么剩下的钱又会用掉很多,这意味着余下的活钱恐怕只有5000亿美元。这样算下来,能用来帮助欧洲的资金不会多,这就很容易理解中国为何对任何救助承诺都三缄其口了。但文章认为,帮助欧洲对中国而言也有好处,除了给中国增加面对欧洲时的政治筹码,以及与中国谋求外汇储备多元化的目标一致外,此举还有助于中国推进人民币取代美元成为世界结算主要货币的雄心。

    美国“市场观察”10月31日说,中国已在利用欧洲的狼狈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北京的顾问建议欧盟以借入人民币的方式降低中国注资欧洲的风险。如实现,有可能为美国财政部发行人民币债券开路,那将是世界货币史的重大时刻。

    注资欧洲,日俄都很谨慎

    事实上,对于“穷救富”在中国国内引发的争议,不少西方媒体心知肚明。法兰西24电视台说,对于中国和欧洲的政治家而言,说服本国民众支持中国参与欧洲救援计划都不容易,前者很难让民众意识到,穷帮富对中国也有好处,而欧洲的难题在于,如何让欧洲人明白,再居高临下下去只会自讨苦吃。

    “中国救欧洲其实是个伪命题”,中国欧洲学会副会长伍贻康31日对《环球时报》这样说。他表示,中国考虑是否注资欧洲金融稳定基金本质上是基于本国利益考量的市场行为,不是无私援助,或许其中会有些战略考虑,但对它更确切的说法是“援助”,而不是“救”。如果断言中国“救不救”,就会给中国带来道德困境,不注资仿佛就变成不道德,而且还招致媒体将其政治化的非议。

    俄罗斯总统助理德沃尔科维奇10月31日表示,俄将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提供约100亿美元资金,以帮助欧洲。欧洲当日收到的另一好消息是,EFSF负责人雷格林争取到东京的支持,日本政府表示愿继续购买EFSF发行的债券。据称日本此前购买的EFSF债券已占其发行总额的20%。但路透社称,日本和中国同样谨慎,也不愿意向欧盟设立的特殊基金里投入现金。巴西、俄罗斯等潜在投资人也表示,支持欧元区只能通过IMF或与欧元区国家双边谈判来完成。(本报驻法国、德国、加拿大记者 姚蒙 青木 陶短房 本报记者 崔杰通 柳玉鹏 汪析)

编辑:xynews来源:环球时报
分享到:
0
猜您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