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未若柳絮因风起

2013-01-17 09:26:25 来源:作者: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发送短信 XYSJB 10658300 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姜 询

    如果问你《诗经》中最美一句话是哪一句,你会不会和我一样,肯定地回答: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人总是这样含蓄蕴藉,轻轻的一笔就给人勾勒出了风景旖旎的画面,而这不经意的一笔却把“柳”与“雪”联系在了一起。

    而真正让“柳”与“雪”密不可分的人是东晋的谢道韫。《世说新语》中有这么一则小故事:谢安召集儿女子侄讲论文艺,看着膝下可爱的子女们,谢安不禁产生了要考一考他们才学的想法。正赶此时,大雪骤至,谢安捻须一笑,随口提问:“你们看这雪像什么啊?”下面的孩子们一定发出了一阵喧哗:叔叔不考《毛诗》、《周易》,怎么突然想考我们启蒙时就已精通的比喻?孩子们的不解不无道理,要知道当时的谢家与王家合称“王谢”,诗云:“山阴道上桂花初,王谢风流荡晋书”,王谢两家占尽了天下的风骚。

    侄子谢朗不假思索地回答:“撒盐空中差可拟。”在他看来,雪花洁白的色泽,只有盐才能勉强比拟。谢安颔首,目光移到了侄女谢道韫身上,此时聪慧的小姑娘也许正冻得脸色通红,正不断向手上哈着气取暖。小谢的目光与叔父相会,她迫不及待地起身答复道:“未若柳絮因风起”。在柳絮飘飞的季节,抬头就可见它随风飞扬的身影,“一川烟草,满城风絮”,它和雪花一样都需要风的陪伴才能舞出生命的优雅姿态。听此佳句,谢安大喜,鼓掌而赞。而谢道韫就凭借这句咏雪之句名垂文史,并获得了“咏絮才”的称号。

    后人对这段佳话十分歆慕,杜甫诗云“不知庭院已堆盐”就是对撒盐说的一种附会,而司马光“开门枝鸟散,一絮堕纷纷”也是对前句的滥觞。魏晋之后,很多文人都想在比雪上面寻求突破,并留下了优美的诗句:“燕山雪花大如席”(李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飞花厚一尺,和月照三更”(尤袤)、“应是飞鸿踏雪泥”……这些比喻都新颖独特,体现了诗人们的睿智才情,但似乎都没有柳絮那般的形神兼备,也许更重要的原因是,男性咏雪先天就缺了几分雪的柔媚娇美。

    “未若”两字,给我们尽显了谢道韫的活泼和自信,在这场雪的盛宴中,包括谢安在内的人都不过是衬托她的背景。如此冰雪聪明的谢道韫本身就像雪花和柳絮一样美丽优雅,从她口中吟出“柳絮因风起”,让这场柳絮和雪花交织的美景中,还融进了她自己可爱的身影,于是整个画面优雅而烂漫,宛若童话般的梦。

    魏晋是一个彻彻底底的男性时代,男人们不仅占据了政治和文化的中心,甚至连审美的舞台也没留给女性。“轩轩如朝霞举”、“飘如游龙,矫若惊龙”、“朗朗如明月入怀”、“玉山将崩”之类的赞美统统属于男性。谢道韫的出现,终于魏晋时代开始认识女性,关注女性。

    谢道韫曾为小叔子王献之论战,引经据典,让来客理屈词穷。在孙恩之乱中,她巾帼不让须眉,扛起了带家突围的重任,她如谢安在淝水之战那样的淡定从容甚至让孙恩都叹服心折。晚年寡居的她依然有着奥黛丽赫本一样永恒不变的美丽,专心授业解惑。为小叔子论战,为丈夫打仗,谢道韫让众神喧哗,人们称赞她“风韵高迈”、“神情散朗,有林下风气。”就这样,她的美丽和才华终于倾倒了世人。宋人蒲寿宬写诗赞叹道:“当时咏雪句,谁能出其右。雅人有深致,锦心而绣口。此事难效颦,画虎恐类狗。”

    谢道韫让我想到了雪:她们都聚集了人世的精华灵秀,一出现就带有惊世的美丽,从容笃定,优雅随性,一样的洁白无瑕,一样的出尘世外,又一样的短暂和辉煌,美得让人无法直视。

    谢道韫之后过了千年,中国文化上另一场盛大的雪景才姗姗来迟,一个叫做曹雪芹的人用一本《红楼梦》写出了士大夫的辉煌与没落,而曹雪芹笔下最美丽的人物黛玉就是一个“咏絮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句判词就是给黛玉的悲情注脚。独抱高洁,至死不渝的她祈祷着: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而一直到死她都坚信: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她的命运更像是一场飘雪,风华绝代却转瞬即逝。

    写到这里,不觉已是“窗含西岭千秋雪”。看着雪花纷扬,心中竟有些莫名的伤感,像是看了一场悲情的电影,愈是回味愈是心痛,愈是心痛就愈加难忘。索性闭上双眼,让自己变成一只自由的燕子,飞到曾经的王谢堂前,不畏严寒霜冻,在屋檐下尽情飞舞,只为听那声稚气的吟唱:未若柳絮因风起……

编辑:zjr来源:
分享到:
0

上一条:多读些好书
下一条:我的养蜂岁月

猜您喜欢的
热点推荐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