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河南信阳平桥区农村金融生态调查:农民缺钱不好贷
编者按:银监会日前表示,今年增量贷款将向“三农”倾斜,并将研究出台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指导意见,这对缓解农村金融“贫血”无疑是个利好。现代农业离不开金融支持,但当前农村金融供给不足是制约农业现代化的主要瓶颈。农村金融到底困在哪里?供需矛盾如何缓解?如何推动新时期的农村金融改革?从本期开始,本版推出系列报道,聚焦农村金融困局。
供需矛盾突出,农户贷款不到贷款总量三成
缺少抵押物,农民缺钱不好贷;成本高风险大,银行有钱不敢贷
在平桥区财政局,记者拿到了全区农村金融相关数据。平桥区内涉农业务较多的金融机构有平桥信用合作联社、明港联社、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农发行等,网点相对多的是农信社和邮储银行,23个乡镇几乎每个都有,农行在全区只有7个网点,其中城区3个,乡镇4个。平桥是个农业大区,全区总人口84.7万,其中农业人口61.1万。截至6月份,全区金融机构贷款总量为88.19亿元,其中农户贷款26.01亿元,占比29.5%。
记者调查发现,农民贷款整体上比较难,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抵押物。目前,平桥区农户多数采取多户联保和工薪阶层担保两种形式获得贷款。平桥恒丰村镇银行行长雷震介绍,农民贷款采取多户联保的方式,额度一般不会超过5万元。另一种工薪阶层担保,对于多数农民来说,找两个“工薪保人”并不容易。
贷款不容易,那利率是不是很高?记者调查发现,除了农发行执行6%的基准利率,大多数金融机构的涉农贷款执行的是基准利率上浮30%即7.8%的利率水平,但一般都仍低于其他贷款业务。 “涉农贷款利率会低于其他贷款业务,一般商业贷款利率为年息12%。”平桥农信社主任宋俊杰说。针对金融机构利率放开的新政策,宋俊杰表示,目前刚收到信息暂未执行,但这肯定对农信社和农户都是好事,农信社将根据贷款期限、风险、抵押担保物等情况制订操作利率。
农民贷款不容易,金融机构对涉农业务同样“说爱并不容易”。首要原因是涉农贷款风险较高。农行平桥支行的业务副行长吴伟介绍,该行不良贷款率达到6.6%,已经远远超过省行要求的3%,为此不得不暂停农户联保贷款等风险性相对较高的业务。
平桥区财政局金融科彭凤军介绍,对区内不良涉农贷款的初步统计发现,涉农贷款不良率随着贷款周期延长而递增。受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影响,因重大疾病、意外伤害失去偿还能力,所经营项目经营状况差等,是形成不良贷款的主要原因。
除了风险,回报率也是银行考虑的重要方面。涉农贷款笔数多,单笔金额小,人工费用较高,回报率略低,这些因素都限制了银行办理涉农业务的积极性。
创新模式,设立担保基金,破解金融困局
对农民不能办理抵押贷款的资产提供担保,试点农民信用等级评定
农户渴求贷款,银行顾虑重重,农村金融供需矛盾,亟待求解。
记者发稿前,孙向阳终于等来了好消息。平桥恒丰村镇银行为他提供了100万元贷款。虽然这个数目还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他的资金需求,但孙向阳还是松了一口气。
孙向阳如何贷到这100万元?“我是通过担保公司,对我的林地经营权进行了抵押。”
平桥区金融服务办主任李光顺介绍,区里全面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水域滩涂养殖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等“五权”确权办证。同时与有关金融部门签订合作协议,出台了农村物权抵押担保暂行办法,将“五权”纳入抵押担保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