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非要找出一份工作,最让80后不用考虑适合度,那就是公务员了。一个发誓要当上公务员的年轻人,败走各类考场10次,至今没有如愿。而在听了一个“官场屌丝”的自述后,他也判断不出“当公家人”适合与否、好与不好了。
人物简介:小高,25岁,老家信阳,现居郑州,2011年毕业于省内一所高校。主业:考公务员。副业:各种难以长久的工作。
选择理由:谈起20多岁年轻人的就业,就绕不开考公务员这个话题。淘汰率再高,也降低不了考公务员的热度。
国考、省考、政法干警招录、事业单位招录,小高逢考必报,为错过一个考试一直耿耿于怀。参与公务员考试10次,他至今没吃上公家饭。
曾经只差一点点
小高考公务员已经持续了两年多,10次考试仍未能让他进入任何政府部门工作。
他的“考公”经历始于2010年年底,当时他还在上大四,那年国考是他距离科员梦想最近的一次,但最后惜败于面试,“经验不足啊,稍微有些怯场,犯了大忌。”
从那以后,他几乎逢考必报,国考、省考、政法干警招录,直至地市事业单位招录等,他都报过名。2012年河南省考提供了4700多个岗位,比前一年增加一倍。当时小高相当兴奋,只不过他后来才知道,那次考试有近18万人报名,报考人数也比前一年增加一倍。
错过一次考试让他郁闷一年
2012年的一次“考公”经历,让小高一直耿耿于怀。
当年河南省考和政法干警招录考试笔试时间重合了,都是9月15日。
这让小高非常郁闷,因为他不得不舍弃其中一个。本着“省考平台更高”的思想,小高放弃了政法干警招录考试。
这次省考小高依然没成功,而他的同学、“战友”,在当年最终考上了政法干警。小高说是自己太傻,选错了。
毕业的两年里,同学们都在职场上打拼着,小高依旧在出租房里努力复习准备一次次的公务员考试。
同学偶尔会小聚一下,有时他们会开玩笑说“小高这家伙就想着当官儿”。本来没什么,时间久了,小高心里也开始发怵。
前两天静下来的时候,他问自己为什么要考公务员。“论工资,小科员的收入真的不高;论地位,小科员在单位没地位,在外面也不见得多受尊敬。”这番感悟,是在小高听了一个“官场屌丝”的讲述后才得出的。
一个“考公战友”的现实遭遇
自称“官场屌丝”的不是别人,也是小高曾经的“战友”王林(化名),现在是省某厅级单位下属机构的科员。
“官场屌丝”的名号是王林从一本杂志上看到后自封的。
对于外面传的“福利很好,工资基本不用动”,王林笑着说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就自己来说,平时可能会有一些补助,但吃饭、租房、人情等花费照样让他每月底工资清零。
王林周末基本没有加过班,工作也比较清闲,除了考核时需要没日没夜地整材料外,其他时间在完成任务后由自己支配。也正因此,从半年前开始,王林感觉人生没有“冲劲”了。
以往王林干啥事都风风火火,但到了单位后,一切都得给领导汇报。有时领导一句“你继续说”或者“你说呢”,就够王林琢磨半个月还得不出答案的。
“考公族”的自我审视
不试一试考公务员,就太可惜了,万一考上就不用太操心以后的事了。这是小高听到参加公务员考试者说得最多的理由。
对于是否适合当公务员的问题,小高说没法回答,因为考公务员的人都善于分析别人是否适合,但永远都认为自己肯定是适合的。
说到先找份工作干,同时准备考公务员的办法,小高也有疑虑,现在才起步于职场让他有些不甘心,也有些恐惧。他也十分清楚,自己这样的“考公族”,确实有些极端了。
问及究竟为何会成为“考公族”,小高顿了顿说,可能是因为上几代人经历动荡太多,骨子里太渴望安定,于是后辈们不管是不是适合当公务员,都想进机关、坐办公室,“这一点在我这样的人身上,难以改变。”
编后:每年各地的公务员考试,吸引着大批学子前往应试,很多学生毕业后放弃其他工作机会,埋头苦学成为“考公族”。编者有一位朋友奋战在“考公”的路上已有两年,穿梭于全国各地参考,因考试所产生的费用就高达4万元,而至今他仍然未能如愿。其实,学子们大可以走出家门,去更广阔的空间里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也许几年过后,他们会找到更适合自己的职业,赢得一个属于自己的完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