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 第二章 发现油气苗(3)
字数:4124
钟文彦、宋家胜的出海审批手续办下来了,他们和小龙一起,登上了曾汉隆的渔船,开往他第一次发现气泡的海域。在陆地上颇为健谈的宋家胜到了船上就一言不发了——这是他第一次在海里坐船。海浪的颠簸超乎了他的想象。在炽热的阳光下,不久,他就觉得天和海似乎成为了一体,蓝色逐渐变成黑色,胃里也开始翻江倒海。正当他支持不住的时候,船的摇晃减轻了。“诺!那里就是冒气泡的地方!”曾汉隆手一指。在宋家胜缓神的这段时间,曾经在渡海战役学过驾船的钟文彦已经开始用手遮着阳光,仔细地凝望那片海域了。他不仅看到了气泡翻腾,还看到了一层薄薄的油膜,在阳光照射下,散发出五颜六色的光彩!这是海底石油的喷发吗?钟文彦赶忙让曾汉隆把船开近些,他用线放下一个小玻璃瓶,收集起一瓶含油的海水。这时,宋家胜恢复得差不多了。他从随身携带的药品箱中取出试管,正准备化验,曾汉隆制止了他:“我们要返航了。”
“为什么?”钟文彦、宋家胜异口同声。“暴风雨要来了!”曾汉隆虽然年轻,但是生长在南海边,让他练就了看云预测天气的本领。果然,海南的天气变化特别快,转眼间,晴空万里就变成了阴云密布。浪高了、风大了。宋家胜的五脏六腑又开始了七上八下。回程上,曾汉隆不经意间说的几句话让不晕船的钟文彦的心也悬了起来:“我们村里老人说,这里的气泡是死鱼、死虾和水藻腐烂后释放出的沼气。这个地方十几年前沉没过一艘日本船,也有人说这里的油膜是这艘沉船漏出来的。”钟文彦太想搞清楚气泡和油膜倒地是怎么回事儿了。他已经下定决心,要下海一看究竟。
“我要潜到海底。”钟文彦一登上岸,就对曾汉隆说了这六个字。宋家胜也随声附和。没想到,不仅曾汉隆不同意,其他渔民都不让他们下海。曾汉隆说:“宋同志不会游泳。这里海中不仅有暗涌,还有鲨鱼出没,我们要为你们的安全负责啊。”钟文彦却非常焦急:“我已经给领导立下了‘军令状’,保证摸清这里的地质情况,不让我下水,怎能完成任务呢?”看到钟文彦急成了热锅上的蚂蚁,渔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帮他出起了主意。一位年长的渔民对钟文彦说:“钟同志,您来这里找矿是组织上派您来的。我倒有个主意,这里附近啊,有一只海军军队。您给组织上拍封电报,请求上面协调一下,让海军帮帮你,你看如何啊?”钟文彦看情势,以自己的一己之力确实没法完成任务,只能照办。
钟文彦的电报很快到了石油部勘探司,当天,《关于请求海军南海舰队协助石油找矿的函》就发到了海军司令部。一位司令员看到这封函件,非常重视:“我们国家缺油啊。在海南,连煤都要花费国家宝贵的外汇从越南进口。要是能在南海打出油来,那真是及时雨!”海军南海舰队立即责成海军驻榆林某部支持找石油。海军与海洋石油工业合作,这是开天辟地头一次,从此,海军和海洋石油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是后话。
钟文彦很快接到了海军方面打来的电话。
“钟同志,你有什么需要我们协助的哇?”
“我要两位潜水员、四套潜水服。”
“为什么多要两套潜水服哇?”
“我和宋家胜同志也想下去看看!”
“我们设备比较紧缺啊,您的需求我们知道了。等我们研究后回复吧。”
“谢谢海军同志!你们帮了大忙了!”
其实,距离钟文彦第二次接到海军的电话只有两三天时间,但钟文彦觉得过了两三年。
“钟同志,我们司令同意借你们潜水员和潜水服了……”
“太好了!什么时候出发?”
“请听我讲完!潜水员我们有四位,不过……我们只能借您一套潜水服。”
“同志,真的多一套潜水服也没有了吗?我们找矿是要亲自到海底看地貌的。”
“不好意思,我只负责传达指示,您克服一下吧。噢,对了,麻烦您通知当地渔民把两条木船并排连起来,中间用80公分的木板衔接,我们的战士和设备下午就到。”
“那……好吧。请您一定代我谢谢司令!”
放下电话,钟文彦的眉头锁了起来,心里泛起了嘀咕:这样一来,海底的情形,我和小宋都不能亲自见到……只能退而求其次,请海军的同志们尽量详细地描述,我们来记录、判断了。可是“隔行如隔山”,海军的同志是不懂什么叫“露头”、什么叫“节理”的。怎么让他们知道我们想找什么呢?我要抓紧找小宋来商量商量。
1957年3月20日,莺歌海村迎来了再平常不过的又一个燥热的下午。一条特殊的“双舱船”依旧由老牛拉着从沙滩滑移到海中。船夫还是曾汉隆、船员有4位海军潜水员、一位海军政委、钟文彦、宋家胜和小龙。到达“油气苗”所在海域前,钟文彦、宋家胜询问着海军政委赵继唐:“赵政委,今天哪位同志首先下水啊?”“李成琚!”赵继唐做了军人的回复,干脆利落。或许是看出了钟文彦、宋家胜不太信任的眼神,赵政委继续补充道:“李成琚同志有过上百次的潜水经验,他曾在1954年武汉的洪灾中,跳入滚滚江水,封堵大堤决口,立下过赫赫战功呢。”“不不不,您别误会,我们没有怀疑咱们战士的潜水的水平,只是担心他们不能准确描述我们想要的东西。”“请放心,我们今天带来的是最先进的高压下潜服,它有通话系统,有两副耳机连在船上,可以双向通话。这样吧,钟同志戴一副,小宋戴一副。”看着这个新鲜玩意儿,钟文彦、宋家胜欣喜万分:是啊!这样一来不就相当于亲自下去看了看么?
他们立刻对李成琚做起了采样知识“恶补”。李成琚黝黑的皮肤,精瘦的身板显示出他的潜水经验丰富。虽然他已经记不清这是他第几次潜水了,不过从水底凿石头、收集气泡还是头一遭。大风大浪都经历过的李成琚,面对这样的任务,一点都不怵。
“李成琚准备入水!”赵继唐命令。“报告首长,准备完毕,请指示!”在战友们的帮助下,李成琚两分钟就把封闭式潜水服、空气罐穿好并检测完毕,并将一些采样的器材捆在身上,站在了赵继唐面前。“入水!”话音一落,李成琚即在战友们的帮助下,沿着悬梯进入水中。赵继唐将一副耳机交给钟文彦,另一副交给宋佳胜。从这副耳机中,钟文彦、宋家胜可以听到李成琚在水下汇报情况,也能给李成琚指示。两副耳机和李成琚身上的信号绳是船只和潜水员仅有的联系。
“一切正常,能见度较低,只能看到一两米处,没有发现气泡。”李成琚入水后约一分钟,传来第一句话。钟文彦告诉李成琚:“继续下潜至海底。”约莫过了一刻钟,李成琚才传来第二句话:“我已到海底。水深约18米。看到气泡了。我感到有股气在往上冲。”宋家胜说:“你看看冒泡的地方是什么样的。”过了一会儿,李成琚报告:“我把海床上的沙砾拨开,岩石的缝隙有一串串气泡冒出。”宋家胜问:“只有一处吗?”李成琚报告:“这一区域我看到了七八处。”“请用我在船上教您的方法收集气体和岩石样品。”“明白。”李成琚用排水集气法顺利地收集了三瓶气体,带到水面交给钟文彦,又拿了地质凿潜入水底,准备采集岩石样本。
这时困难出现了。海底水流湍急,李成琚不能采用蹲姿采集标本。海水又有很大的浮力,在陆地上凿开大石头都不在话下的李成琚连翘动一块小石头都非常费力。李成琚决定冒一个险,采用脚朝天、身体倒立的姿势潜水作业。这无异是以生命为代价的一个赌注!由于是倒立潜水,二氧化碳难以往外排出,李成琚很快出现了头晕目眩、气急胸闷的氮麻醉症状。他只得赶紧出水调整。就在这时,水中一个又大又长的黑影倏然而来。“啊!鲨鱼!”船上的人们惊呼。一条足有两米长的七星鲨在身着黑色潜水服的李成琚身边游弋、与他对峙着。潜水经验丰富的李成琚知道,此时如果贸然作出任何动作,都会激怒鲨鱼,让自己遭遇不测。他尽力保持着原有的姿势,慢慢靠近船只,伺机上船。万幸,或许是这只鲨鱼已经吃饱,它只与李成琚对峙了五分钟,就失去了耐心,向远方游去。
李成琚谢绝了钟文彦让他上船的请求,再次潜入海底。倒立作业的他一手将凿子伸入岩缝,另一手撑住海底,一点一点撬动海底的岩石。一分钟、两分钟……他觉得手脚越来越不听使唤,身体仿佛要被压成薄饼,两眼仿佛要从眼眶中被挤出。但他的念头没有模糊:一定要把海底的岩石撬上来几块!又是一刻钟过去了。他终于撬了3块直径约5厘米的碎石。他用尽最后一点力气,拉了拉信号绳。在船上,同志们觉得这一刻钟比一天都漫长。终于他们怀着十分焦急的心情看到了信号绳的抖动。于是,大家一齐拉动绳索,几位心急的战士还顾不得脱衣服,就跳入海中,将李成琚和他费尽心力采集的样本带出水面。
“我还好!”听到李成琚上船后的报告,赵继唐、钟文彦、宋家胜等都松了一口气。“钟文彦、宋家胜同志,请化验岩石样本吧。”李成琚几乎用生命换来了这几块岩石样本,他是多么希望这里蕴藏着石油啊!“好的!”钟文彦的心情与李成琚同样急迫。宋家胜则戴上橡胶手套,取了一块岩石样品,擦拭干净,放在培养皿中,在岩石样本的断面上滴上几滴盐酸溶液。岩石表面冒出了一些气泡,钟文彦和宋家胜用放大镜观看,这一刻,船上的空气好像凝固了。大家屏气凝神,目光聚集在这块石头上。“这是灰绿色含钙质粉砂岩。”宋家胜首先发了话,“它具有较大的孔隙度。如果这块岩石样本中含有石油,就藏在这些小孔隙中,而且蕴藏量一定会比较丰富。”“那您快看看小孔里面有没有石油吧!”一位战士问。“看是看不出来的。”钟文彦笑了,“让小宋化验一下吧。”说这话时,宋家胜已经在石头上滴了几滴四氯化碳试剂,边滴边解释道:“这种试剂能将油快速溶解出来。”不一会儿,岩石表面从灰绿变成了茶黄色,还发出了浓浓的汽油味儿。宋家胜怕自己找油心切,错把渔船的燃料味道当作了样品发出的味道。他把滴了试剂的样本传给在场的每个人,请他们每人都闻了闻。当时,大家都忘了四氯化碳气体的毒性,争先恐后地把鼻子凑向那一小盘样品,然后,每个人都很确定地说:“是油味!我们找到油啦!”
钟文彦从宋家胜手中拿过这盘样本,惊喜地举起,郑重地宣布:“同志们,这就是含油砂岩。我们找到了海底有油的证据!”霎时,船上爆发出一阵欢呼,船只也因一些同志激动地跳起来而剧烈颠簸。“找到啦!找到啦!”还没脱下潜水服的李成琚索性跳回水中,潜到海底,像孩子一样围着气泡嬉戏起来。
夕阳洒在海面上。返航的途中,大家憧憬起莺歌海村的未来——大码头、石油化工厂、商店、楼房……赵政委说:“到那时,我们的军舰用油,也能就地解决喽!”钟文彦激动地握住李成琚的手说:“成琚同志,你为我们找油立了大功啊!”从此,在石油行业工作的钟文彦和海军李成琚常有书信往来,成了好朋友。宋家胜在船舱一角捧着那些岩石的样本,看了又看、闻了又闻,若有所思。(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