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 第三章 再下莺歌海(2)
字数:1331
或许是发现了会议室里气氛有点凝重,斯纳尔斯基主动要求到海上考察一番。“今天晚上我就到海上去吧。”在一旁的陈郁省长赶紧通过梅宇霞告诉斯纳尔斯基教授:“天
色晚了,还上不安全,您一定要去还是明天再去吧。”
晚上,钟文彦有点想不通。他写下了这样的日记:
1958年10月15日阴莺歌海
今天,我两年来的工作几乎被苏联的教授全盘否定,细致的工作还需从头做起。
我觉得,今天的苏联专家有些自以为是。他对我的学历有偏见。他提的一些问题我不是不清楚,而是条件所限没有办法做到。当然,出于他在学术中的地位,以及他是我妻子的老师,我对他还是很尊重的。不过如果他明天再找机会故意数落我,我想我一定会反驳的。
梅宇霞不知什么时候出现在了钟文彦身后:“写什么呢?还不赶快休息,明天还要陪老师去海上考察呢。”
“还不是你老师今天的批评让我不是滋味……”
“你要理解,他就这样的风格。我们在苏联的时候,有时候功课没做好,他训斥我们比今天还严格呢。”
听了梅宇霞的话,钟文彦想想,自己一个大老爷们儿还这么小心眼儿,确实有点不对。不过再想想不管教授说得是否偏颇,自己弄了两年,还没给国家提供一个像样的井位建议,钟文彦失眠了。
第二天下午,海南行政公署的陪同人员安排了四艘五吨级渔船组成船队,教授、陈郁省长、钟文彦、梅宇霞乘坐第一艘,到达了“油气苗”所在的海域。夕阳的余晖洒在海面上,教授看到了气泡汩汩而出,非常开心。他在船上展开目前的资料,对随行的钟文彦说:“昨天我对你的工作方式的意见,并不代表我对这里找到气和油不乐观。相反,正是我觉得这里很有前景,才严格要求你的工作,希望你能理解。”听到这番话,钟文彦非常激动。他甚至已经做好了再接受教授一次批评的心理准备。教授的一席话,让钟文彦觉得自己之前的付出,并非一无是处,还是有一定成效的。
斯纳尔斯基教授展开海南岛地质图,在海南岛西南部、莺歌海海域画了几条曲线。他接着对陈郁省长和钟文彦说:“在更大的空间尺度上看,目前我根据您提供的一些露头的情况,初步判断莺歌海海底可能是盆地,而且可能是裂谷盆地。据我所知,这类张裂性的盆地非常有利于油气生成。这里的地质情况和波斯湾、墨西哥湾都有些相像,我有信心中国的南海会成为另一个‘石油极’。你们大有可为啊!不过,作研究一定要细致、细致再细致!一定要做大量相识的勘探、分析、解释来验证或者证伪我的假设。”
苏联专家的话像一剂“强心针”,让钟文彦乐开了花。比钟文彦更乐的,是陈郁省长和随行的石油专家。1958年,我们在松嫩平原已经有重大发现,如果再能在南海发现一个“石油极”,一南一北遥相呼应,我们国家的石油问题,就立即能得到彻底解决了!
这时的钟文彦,默默地有了一个想法:扎根在我国的南海边,亲眼看着南海开发出大油田!
这时的陈郁省长,也有了一个想法:尽快在广东省打几口探井!
20世纪50年代,我国还没有在海上架设石油探井的经验。慎重起见,海南省行署向北京石油研究院和地质部打了报告:拟在临近发现油气苗的莺歌海海域的岸边打几口探井。
1958年11月,北京石油研究院和地质部的批复下来了:由广东省地质局拨款,由海南地质分局负责,在莺歌海岸边,油苗发现区域附近的陆地上打7口探井。由于是在莺歌海浅海边打井,井位编号设计为莺浅1井到莺浅7井。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