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南海第一井(连载)——第1卷 第三章 再下莺歌海(3)

2013-11-21 09:35:51 来源:创世中文网作者:付饶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发送短信 XYSJB 10658300 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第1卷 第三章 再下莺歌海(3)

    字数:1442

    1958年11月,北京石油研究院和地质部的批复下来了:由广东省地质局拨款,由海南地质分局负责,在莺歌海岸边,油苗发现区域附近的陆地上打7口探井。由于是在莺歌海浅海边打井,井位编号设计为莺浅1井到莺浅7井。

    此时的钟文彦和梅宇霞,刚刚得到了一个儿子,他们对这个儿子十分喜爱。为了纪念他出生在海南岛,寄托在莺歌海打出油气的美好祝愿,他们为儿子起名“海生”。

    海生这个名字,将钟文彦与梅宇霞的儿子的命运,与我国的南海紧紧连在一起。

    钟文彦来不及庆祝儿子的诞生,又投入到打井的“随钻”工作中。“随钻”工作,就是将钻井取出的岩心及时做分析、解释、记录。一台KAM-500型的钻机被架设在在水道边,开始打莺浅1井。这口井设计井深500米,100米以下全部取岩心。

    “莺浅1井380米遇花岗岩,钻得岩心无油气显示。是否继续钻探?”开钻不久,一封加急电报就由钟文彦发送到北京石油研究院。

    花岗岩是一种变质岩,遇到了这种岩石证明打到了沉积盖层以下的“基底”,不太可能有油气显示了。并且花岗岩异常坚硬,对钻头磨损较严重,KAM-500型钻机是高压水钻,遇到花岗岩就要放弃钻进。这一钻,让钟文彦产生了一种直觉:海边的陆地与发现油气苗处的海底,属于不同的地质构造类型,继续在岸边打井,可能是白费功夫。

    不久,北京石油研究院批复:继续钻探。于是,海南省的地质工作者又在三个月的时间里,在莺歌海岸边先后钻了三口探井,即莺浅2井、莺浅3井和莺浅4井。这三口探井均在400米左右遇花岗岩,且没有油气显示。这证实了钟文彦之前的猜测。由此,钟文彦总结道:莺歌海地域沉积盆地主体在远离陆地的较深海区。他又想起了斯纳尔斯基教授的话,联系自己之前的工作,他突然觉得斯纳尔斯基教授说得很对,如果自己在对岸边露头和海底岩样的调查能更扎实些,应该能更早地发现陆地与海底地质构造的不同,不至于让国家在经济建设经费如此紧张的情况下,一无所获。

    这天晚上,钟文彦打开台灯,在那本“长征”封面的日记本上,写下了这样的日记:

    1959年1月3日莺歌海晴

    ……

    之前,斯纳尔斯基教授的话给我的印象很深。根据他的理论,在没有摸清楚全部地质状况之前,要打探井会遭遇很大的风险。

    不过,我们有我们的国情。领导要求在陆上打井、“以陆推海”,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了不同的思路,究竟是以科学为标准还是以政治为标准?坦白讲,我现在有些矛盾。

    ……

    四口探井的结果让北京石油研究院和海南省地质部门作出停止钻探莺浅5井、莺浅6井、莺浅7井的决定,这个挫折也让中国石油人第一次知道了,在海里打井,绝不仅仅是在陆地打井的基础上加了一层水这样简单。这层十几米、几十米的海水,可能比上千米的地层更难“对付”。

    1959年2月,第二次来到海南,连续考察了9个月的钟文彦、梅羽霞回到北京。他们带回的是一本厚厚的《广东省雷州半岛、海南岛北部湾盆地以及莺歌海西南海域油气远景报告》。这本报告中,在详实数据的支持下,他们参考专家意见,提出了大胆的预测:“雷州半岛-海南岛北部(含北部湾海域)是一个新生界沉积盆地,莺歌海西南海域有另一个更大的沉积盆地。”这一推测,成为后来石油工业部下决心开展南海海域石油勘探的重要根据之一。

    他们还带回了半岁的钟海生。为了解决双职工的后顾之忧,钟文彦的父母被安顿在了北京,海生由他们照看。就这样,小海生即将开始他与父母聚少离多的童年。

    虽然石油部的领导对钟文彦此次探矿的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回到北京的钟文彦,很难用“高兴”形容自己的心情。他知道,没有打出工业油流,就不算凯旋。

    (未完待续)

 

编辑:zjr来源:创世中文网
分享到:
0
猜您喜欢的
热点推荐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