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第一井第2卷 第七章 重上南海(2)
字数:3093
1972年9月下旬,北京秋高气爽。钟文彦、祖志元两位“老南海”从渤海之滨赶赴京西宾馆,康世恩部长正在这里等待着他们。
“这次重上南海,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下来了。你们先去广东,向省委汇报我们的决心并了解有关的情况!”康部长开门见山。
“请部长放心,我们一直盼着这一天啊!”钟文彦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他一想到即将回到那片自己魂牵梦绕的海域,与老“战友”宋家胜“会师”,就喜上眉梢。祖志元对南海也很有感情,他之前也与宋家胜共过事,同样期待和他再见。
1972年10月,钟文彦和祖志元来到广东省委组织部报到。陈郁省长很快就得知了“重上南海的先谴人员”来了。他的身体已经比较虚弱,但执意到省委所属的东湖招待所与两位老朋友会面。
“我先安排你们去地质部第二海洋地质大队、向阳红5号船走走,你们再回一下茂名石油公司见见宋家胜。你们回来一定跟我好好谈一谈!”陈郁省长派了一辆车供钟文彦、祖志元考察使用。
在码头、在港口、在勘探船上、在炼油厂区,钟文彦、祖志元受到了新朋友、老朋友的热烈欢迎。他们最后的行程是回到茂名石油公司的勘探所,在这里,早已望眼欲穿的宋家胜已经为他们备好了一份“惊喜”。
五年了,当钟文彦、祖志元和宋家胜在茂名相聚的时候,宋家胜很快地拿出了一张南海勘探图。他在简陋的办公桌上铺展开这张“藏宝图”——那情形,活像诸葛亮隆中对,别看这几年他领导的石油工人在海里偃旗息鼓了,所做的研究却一直在持续。这张图,就是五年智慧的结晶。
11月3日,结束了一个月考察的钟文彦、祖志元,风尘仆仆地赶回了广州市东湖招待所。还没有住下,陈郁省长找他们的电话就打过来了。“吃饭了吗?”陈老问得急切,“还没有”钟文彦、祖志元实事求是。“那到我家里来吃吧。”到了陈郁省长家,陈郁省长的夫人告诉他们,陈老打电话的时候已经吃过了。这一桌晚饭是特意为二位准备的。
吃着陈老家简单的晚饭,钟文彦、祖志元说了一路上的收获,钟文彦说:“尤其是最后那张“藏宝图”让我们很震撼,也对南海找油的前景更有信心了。”陈郁听了两人的汇报,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他缓缓地点了点头:“重上南海找油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部署,我们现在就应该在海上搞油。你不搞,人家就来搞,这是一个斗争!省里拥护中央的决定,一定会大力支持你们工作!”随后,陈郁省长还对广东目前造船能力做了评价。陈郁省长随即让秘书拨通了康世恩部长的电话。他递上话筒:“来,小钟,你跟你们部长汇报一下你们的见闻,也把我刚才的意见转告给他!”钟文彦呆了。陈老看来真是着急找油哇!
康部长接到电话也愣了一下。他听了汇报后,笑着对钟文彦说:“好呀!原来他比我还急,这对重上南海的工作太有利了。告诉陈老,这次上,再大的困难,我们也不下了,让他老人家放心。至于如何搞,我们还要专题讨论。”
11月29日到12月23日,燃化部召开厂矿长会议。25天的会议中,海洋石油勘探成为最热门的话题。燃化部的部长们常常把话题扯到海上:
会议的最后一天,是专题讨论重上南海勘探的情况。
宋家胜起草的报告由钟文彦向康世恩宣读:
我们与地质部第二海洋地质调查大队(简称二海)合作。根据我们原有的资料和翻译的来的资料,建议在西沙群岛的永兴岛打一口井。在这个岛上曾经有个浅钻,打了120米深,120米以上是珊瑚礁,以下没有资料。这个岛只有1。8平方公里,退潮时只有6平方公里,这1。8平方公里有个码头,可以上钻机。
在没有资料的情况下,我们想打一口地质勘探井,我们估计南海有比较厚的沉积,我们分析,在这里打一口井还是值得的。
这份报告一出来,立即在与会的各位地质学家、厂长矿长之间掀起了波澜。各种声音不绝于耳:
“我们这么草率地打‘野猫子井’到底值不值得?”
“南海离大陆这么远,遇到台风怎么办?”
“淡水和泥浆怎么运上去?”
“中国南海大陆架是世界三大油气远景区之一,是当前世界最感兴趣的地方。我赞同在南海打井!”
“下海是今后搞油的潮流,现在是海上争夺战。搞油的人,最大的爱国主义就是把南海大陆架拿下!”
“海上要放长线钓大鱼。要正正规规地搞!要加强海洋地质研究,加强海洋工程设计,要建港造码头,要买点现代化的勘探设备。”
“要派人到南海建点筹备。用不着准备几年,今年打井我看挺好。”
“马拉松”式的会议结束了。康世恩部长总结道:“……为什么要在南海搞勘探?周总理曾问我美国那些船为什么总在南海跑来跑去,干什么,你能不能调上去我们的队伍?所以我们要顶上去打口井,告诉外国人我们来了。我可是在总理面前立下军令状的。今天我定了,有理无理3200,不管有理无理,先在永兴岛上一台3200米钻机!”
与会的各位厂长、矿长听到了康部长这席话,短暂的鸦雀无声之后,爆发出长时间热烈的掌声。在座的钟文彦没有想到,在石油工业部的会议室,这次厂矿长会议的决议,将让自己以石油工人的身份回到硝烟弥漫的战场。
康世恩部长布置过这件事情,又回想起了周总理的另一个嘱托。
在1971年听到总理的指示后,康世恩立即组织张权等对引进大型乙烯、化纤、化肥装置进行了研究,张权作为考察组的一员,还去日本鹿岛进行了实地考察。随后,燃化部向中央呈交了两份报告,一份是加大石油出口量的报告;一份是关于引进乙烯等大型化工装置的报告。周总理阅后提出,要拿出几十亿外汇来,从国外引进一批先进的技术设备,推进我国的工业、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他把编制计划的任务交给了负责计委工作的余秋里。余秋里深知国家拿出几十亿美元的外汇十分不易,决心把引进计划编制得科学准确。为了配合引进计划编制,燃化部派出以唐克副部长为团长的石油石化代表团访问了法国、加拿大、日本等,张权又随团考察。
康世恩部长得到消息,唐克他们考察了一圈,已经回到北京了,于是他让张权到自己办公室汇报情况。
“国外的经济这么发达,这么先进,我们自己必须急起直追!”没等康世恩提问,张权就如竹筒倒豆子般,详细讲了在法国、加拿大等国的见闻。
“那你对引进装置有什么看法?”康世恩问。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的海上石油勘探开发工具与发达国家相差太多。所以我认为,除了要引进下游的乙烯、化纤装置,当务之急是引进一些地震船、钻井船……”
“你知道我们购买这些装置的外汇是从哪里来的吗?”康世恩打断张权。
“不清楚。”张权如实回答。
“今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来访,希望从中国进口原油。周总理总理当即答应,我代表燃化部跟日本签了出口100万吨原油的合同。当然,外汇的来源还不止于此,我们出口了许多农产品,又从银行借了款,才凑够这几十亿美元。这里面每分钱都是我们中国人民的血汗,你可知道你现在这些建议的分量?!”
“我懂了!方才部长介绍,石油可以换外汇,那我更觉得引进石油勘探、开发设备是必要的了。”
“好的,你确定你的判断是负责任的就好!”
1973年1月2日,计委的“四三方案”上报***。这个方案中,提出了用43亿美元引进技术设备。方案中说,引进的五项原则为:一、集中力量,切切实实解决国民经济的几个问题;二、学习与独创相结合;三、有进有出,进出平衡;四、新旧结合,节约外汇;五、当前与长远兼顾。
这个方案,很快获得了周总理总理和毛主席主席的圈阅同意。“四三方案”中的“海洋石油专案”,加上国家另为石油工业的专项拨款,引进石油设备的款项达到了14亿美元。“好钢用在刀刃上”,这些资金被分配引进钻井船9条、三用工作船21艘、各类工程船舶10艘、数字地震仪10台套、地震资料处理大型计算机6套以及可控震源的成套设备、数字测井仪器10套及测井资料处理计算机、仪器制造生产线技术等。其中一些钻井船需专人监造,康世恩部长将一直跟进此项的张权派去新加坡监造我国的第一艘钻井船“南海1号”。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