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第一井第3卷 第十三章 春天来了 (2)
字数:3138
1982年11月21日,“南海一号”钻井平台伫立在北部湾上,一条长长的燃烧臂像巨人的手臂伸向碧海蓝天之间。试油人员按下自动点火器的按钮,只听“嘭”的一声巨响,一条摇首摆尾的火龙在燃烧臂端燃起,从海面直冲云霄。“试油成功了!”“Nous-avons-la-chance!”中国和法国的工人把安全帽高高地抛起,在蓝天下画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法国工人们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香槟——这是破例带上平台,专门为预备庆祝准备的。香槟的泡沫好像喷出的油气流,让南海海底的油气藏第一次以工业油气流的形式出现在海面之上。
从北京回到了湛江的宋家胜在办公室中获知这个消息,整夜睡不着觉,“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喜!”他迅速拟定了电文:
“涠洲10-3构造的第一口探井获高产油气流。”
喜讯一个接着一个。
第二口、第三口、第四口都获得了日产500立方米以上石油、约10万立方米天然气的工业油气流。
中方总代表宋家胜坐不住了。
这是三十多年来,几代海洋石油人梦寐以求的夙愿啊!他回想到自己当年和钟文彦一起在莺歌海上请李成琚下海收集油气苗的情景。三十年转瞬过去了,这三十年发生了太多的事情。当年所描绘的图景——大港口、油气码头、工厂、城市……仍然是一个梦想,而今天,就在今天,它即将成为现实。他又想到陈郁老1974年去世之前的遗愿——在广东找到油,他老人家在九泉之下也应该安息了吧!
宋家胜找到了法方首席代表、法国阿科公司的艾贝克:“我们已经打了四口评价井,都有高产的油气流。我们应该按照合同的规定,尽快将它们开发出来。”没有想到,艾贝克摇了摇头。“为什么?”宋家胜非常疑惑。
“根据我们的测算,现在开发还不够经济。”艾贝克的回答很简单。但对于宋家胜来说,无异于一盆冷水浇下来。
很快,这件事情惊动了康世恩同志。
1983年3月的湛江,迎来了几位贵客。康世恩同志、法国道达尔公司勘探部经理彼卡、作业部经理利斯。他们和宋家胜、艾贝克在此交谈,只有一个话题——开发涠10-3油田。彼卡首先发言:“……我是一个地质学家,在我看来,北部湾生油条件好,有储油条件,也有各种圈闭,但由于凹陷的面积、圈闭的范围不大,断层多,又是陆相沉积为主,所以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像乌石16-1、涠洲11-1这样的油田,如果在陆地上,已经算很好的油田了,但在三四十米水深的海底开发,我们要投入数十倍甚至上百倍于陆地油田的资金,这样看来就不经济了。至于涠洲10-3,我认为还要继续工作、钻探才能下结论。”
利斯的发言则更加直接:“据我了解,世界上很多地方,特别是在海上,在正式开发油田前,都是先搞一些试采工作,试采的装置是轻便的。我们的想法是用基辛格的方法,一小步、一小步的走。要达到经济条件,我们才能搞比较大的开发。”
康世恩同志和宋家胜则特别希望这个项目早日投产——我们是多么需要源源不断的原油、天然气啊,“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这样“各说各话”的磋商进行了五次,时间已经从1982年进入到了1984年。僵局依然没有被打破。在这个过程中,国际油价下跌——这也就意味着开发成本越来越高、收益可能越来越低。对于中国,我们为了要油,甚至可以赔钱上项目,而这种做法是法国经营者无论如何也理解不了的。况且在法方的成本核算中,人力、设备等支出是我们的数倍。在艾贝克严重,这是笔彻头彻尾的“不划算”的生意。
宋家胜等不及了。
“先建一个早期生产区!”他几乎是以“最后通牒”的语气跟法方沟通。
“这有些困难啊……”艾贝克的话依然是老生常谈。
“贵公司是否想和中国长期合作下去呢?”
“当然。”
“那请表示出诚意吧。即使如您所说,开发这块油田不划算,但我们相信贵公司是守信誉的。我们的合同中有相关的条款,况且还有一部法律做约束。我们的诚意已经表现了,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钟文彦总经理给贵公司的总裁写了一封信,表达了我方意愿和原则。你们是否应该有所行动了呢?”
艾贝克陷入了沉思——他已经获知来自道达尔总公司的谈判底线:为油田做“评价性试生产”然而,道达尔公司的科研部门仍然对这块油田不看好。他们告诉艾贝克,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松口,因为这可能为我们公司带来损失。
可是,艾贝克和宋家胜在同一个办公楼共同工作四年了。他从没见到宋家胜这样严肃的神情。
“贵国的意见我知道了。我们争取在下次中法管理委员会会议上提出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艾贝克说完这句话,心中已经做出了决定。
1984年4月12日,涠洲10-3构造评价性试生产的工程方案讨论通过。法方提供了一幅壮美的蓝图——在发现油气的井位,树立一个井口平台,在一旁有一根巨大的“钉子”钉到海底,“钉子”上拴着一艘大船,这艘大船有多大?建造它需要用七座埃菲尔铁塔的钢材!这艘大船是干啥的?把采出来的油初步加工以后储藏在船舱里,由往来的“穿梭油轮”把它们输送到岸上。栓船的“线”可不简单!又能输油、又能输电、又能输水!这枚“大钉子”能“四两拨千斤”它拴住了“船鼻子”,大船听它摆布,让冲着哪冲着哪!艾贝克在会上公事公办般告诉宋家胜:“根据合同,试生产投资及作业费回收完毕应即宣布该油田是否具有商业价值。如具有商业价值,即按合同规定的经济模式转入开发期,并在6个月内提交整体开发方案;如没有商业价值,则在作业者作出结论之日,试生产结束,该构造不再是合同区。”
看到艾贝克面无表情、宣读着这冷冰冰的条款,宋家胜气不打一处。不过我们的实力实在有限,还没有能力拟定这样的开发方案。所以宋家胜只能选择忍耐。他的心中一惊在暗暗较劲:有一天,我们一定不用这样求你们,我们自己就能开发大油田。
这样想着,他还是不卑不亢地提出了一个期限:两年。“两年内,道达尔必须使油田投产!”宋家胜知道,此刻自己代表的身份是“甲方”,更重要的是,自己身后有一个正在实现“四化”的,逐渐强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马拉松式的谈判终结于1984年5月26日。这一天,位于湛江的南海石油基地张灯结彩,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总经理钟文彦出现在办公楼的大会议室里。这次回到他曾奋斗过的南海之滨,是来见证宋家胜和艾贝克在《中法开发涠洲10-3油田协议》上签字。
会议室中的彩带还未撤去,根据这份协议,井口平台、“钉子”和“大船”要分别招标了。湛江的居民们突然发现,比原来更多的金发碧眼大鼻子的外国人来到了这里,还有一些长得与我们无异,口中说的却叽里呱啦完全听不懂。
共有9个国家和地区的294家公司参加投标。井口平台由渤海石油平台公司与日本新日铁联合中标;“钉子”设计由法国EMH公司中标,建造由广州造船厂负责;“钉子”的海上安装工程由新加坡麦克特莫公司中标。至于这艘“大船”,法方的艾贝克又动起了心思:这个不划算的项目,估计两年后就要撤出,如此看来,还是租赁对我们有利!他装作一副设身处地为中方着想的样子,对宋家胜说:“宋,你们的预算也很紧吧。如果我们租赁船,可以为你们省一大笔钱呢!”宋家胜看出了艾贝克的“小九九”,他说:“我们可没打算这么省!买艘新船确实困难,但按照我们的预算,买艘旧船还是够用的。”艾贝克没有想到中方会用“买旧船”这一招。他只得按中方的要求,发出咨询单,找来了近100艘符合要求的大船的资料。最后西班牙造的旧船“阿米伦蒂”号进入我们视野。
“粮草”备齐,1985年1月30日,中标的“南海一号”开赴“涠洲10-3”构造所在的海域,船上的弟兄们动作已经相当熟练——钻杆缓缓下移,第一口井顺利下钻。
打井的工作持续了整整一年。1986年1月9日上午,正在钻第六口井的“南海一号”,发生了强烈的井喷。
“不好啦!井口压力达到了150个大气压!”“300斤重的井里的零件都被冲出来了!”
在陆地上,发生井喷压不住的话,石油工人可以撤离。而在海上,巴掌大的平台,撤无可撤。“南海一号”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