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新县扒棚道班养路工石生敏
本报记者 郭 靖 程 成
在新县境内,从县城至箭河(省界)有一条全程16.255公里的柏油路,这是S213新县路段,因与湖北交界,过往的车辆川流不息。
在这条柏油路上,有一个独特的道班,班里7名养路工,其中6名是女子。16.255公里的路段全靠她们养护,带头干活的便是扒棚道班女班长石生敏。
昨日中午,记者驱车来到新县扒棚道班。见到石生敏时,她刚骑摩托车从10里外的家中赶来。没聊几句,她便换上橘红色的工装,扛上扫帚,开始上路寻扫。
“每天都要在这条道路上寻扫么?”记者问。
“对啊,一天好几趟,清晨5点多钟就出发,傍晚7点多钟才收工,忙的时候中午都不能回去。”石生敏说道。
没走多远,便到了石生敏负责的路段。虽已是深秋时节,路两旁的绿化带内,冬青、百日红、小叶女贞等植物仍郁郁葱葱,这些都是她负责的区域。上午已被打扫过的路面显得十分干净,但多年职业的敏感,让她远远地便看到了道路斜对面的一小片沙土。“我先把那片扫一下,你们也过来。”她一边走,一边招呼我们说。
平日里,养路工的主要工作就是清扫路面、修剪绿化带、整修路肩、疏通边沟等,这种体力型野外作业的工作,面临的是高温、低寒、灰多、音噪等,公路养护的特殊性决定了男工女工“没两样”。
谁说女子不如男,巾帼何须让须眉。从1993年做养路工至今,石生敏一干就是21年。谈到护路的辛苦,她深有体会:“最苦的活儿是修整绿化带和整修路肩,每年要从4月底干到10月底,11月开始打草,先不说风吹日晒,光一把机械剪就有14斤重,我们一上午要修完二三公里,大家都咬牙挺着。”
新县是山区,一到下雨路边水沟容易被堵。“雨下得越大,越要往路上去。”这是她长期工作总结的经验;到了夏日,女养路工经常会得皮肤病,由于要进入50厘米以上高的树木、草丛中连续工作,当时被虫子咬了往往不知道,回家后才发现。
说话间,一辆大货车疾驰而过,风吹过耳边呼呼作响。记者连忙跳到一旁的草坪边,石生敏却很淡然。对于这种危险,她说,早习惯了,打扫时尽量往路边站,现在司机开车文明多了,许多车都给你让路。
“虽然很辛苦,但是我们女子道班完成的工作与男子道班相比毫不逊色。”说这话时,石生敏显得很自豪。
原来,自2008年组建女子扒棚道班以来,在她的带领下,管养的干线公路路肩边坡平整、轮廓清晰,绿化带协调美观,公路技术状况指标达到良等路,干线公路优良路率达到95%以上。扒棚道班因此荣获了县妇女联合会授予的“巾帼文明岗”称号,她个人也荣获省交通运输厅授予的“巾帼奖先进个人”称号。
“再过几年我就退休了,这些年干养路工所取得收获都在这里了,这么一想,我的人生路就是S213。”今年已45岁的石生敏决定把汗水和力气都奉献给这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