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的第三轮专项巡视正在进行中。
11月25日晚,人民日报海外版微信公号“侠客岛”刊发文章,题目为《专项巡视为何需要习近平亲自拍板》,深入解读中央专项巡视工作。
哪些对象应被巡视,有“讲究”——有的是掌握线索,有的是有迹可循,还有的只因较高的“群众呼声”。
能不能巡视,谁来拍板——习近平亲自确定、审阅、讲话和指导。
为啥“待遇”这样高——事关触动较大利益集团,事关全局。解读全文如下:
央视新闻画面曝光了巡视组进驻中石化的场景和细节。
最近反腐行动最火的事儿,当然是专项巡视了。11月24日,因按新闻联播播出的内容,微信公号“政知局”的编辑写稿被批泄密写检讨。但是,笔者即使顶着这种风险,还是要说一说这事儿的。
首次公开谈话画面的专项巡视
照王岐山一向雷厉风行的作风,“专项巡视”这个在2014年1月首次被提出的概念,今年已经“巡过三轮”。
巡视的对象也很有意思。第一轮,巡视了科技部、中粮集团和复旦大学;第二轮,巡视一汽集团、中科院和国家体育总局;第三轮,巡视的对象一口气增到了13个。
13个巡视对象大约可以分为三类:一些传统意义上被视为“清水衙门”的国家部委,如文化部、环保部;事业单位,如中国科协、全国工商联、广播电台;大型国企,如南方航空、中国船舶、中国联通、中国海运、华电、东风汽车、中石化。
截止到今天,对外发布了进驻消息的是中石化和文化部。而中石化则由于在CCTV上被播出,而让外界对此前从未披露场景的巡视工作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在当天播出的新闻里,石油巨头中石化的老总傅成玉坐在一张桌子前,他对面坐着的两个人,是本轮巡视组的组长赵文波和巡视组成员徐爱婷。
被媒体描述为“反腐老兵”的赵文波,此前已经先后参加过四轮巡视,每轮都在第六巡视组任副组长,这一次终于被“扶正”;而他最“彪炳”的战役,则被认为是挖出了山西的“塌方式腐败”。
徐爱婷作为巡视组中首次被公布的女性,此前报道颇少。上一次出现在新闻里还是2005年。彼时她从中纪委监察部驻国家粮食局纪检组副组长、监察局局长的任上,调至国家工商总局任相同职位。
11月25日的中纪委旗下官方报纸《中国纪检监察报》,刊发了此次巡视组进驻中石化的场景和细节。
据报道,在当天同时开始的四个谈话小组谈话中,傅成玉所在的第一组用时最长,一共谈了2个小时。其他用时最短的谈话对象,不过进去了15分钟。巡视组的两人,一人主问,一人主记;问的问题则有提纲,诸如“是否存在权钱交易、以权谋私、贪污贿赂、腐化堕落、违反廉洁从业规定等问题”、“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方面存在哪些突出问题”,等等。
至于谁会接受问话,这份名单并非被巡视单位提供,而是由巡视组决定。这也就意味着,在来之前,巡视组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功课。
为何选择这些巡视对象?
中央直属单位、国家部委、事业单位、央企等加在一起,有几百家。如何选择专项巡视的对象,其中是有讲究的。这种“讲究”,从历次巡视的单位构成中即可窥知一二。
按照中纪委的说法,专项巡视,可以针对一件事、一笔经费、一条线索进行,那么可以想见,这些线索要么之前就为中纪委掌握,要么就来自于举报和检举。
而要达到王岐山所说“举一反三”的效果,避免专项巡视就事论事,这些巡视的问题肯定是具有代表性的。
比如巡视复旦大学,在中央巡视组的反馈意见中,就有包括“科研经费使用混乱、违规现象突出”、“江湾校区基建工程严重违规,存在安全和腐败隐患”的问题。这些问题之前有报道称网帖已有举报,而巡视结束后,更有媒体报道该校的15名校领导全部被提醒谈话,以示诫勉。
类似的科研腐败隐患,同样在巡视中科院的时候发现。这一次,巡视的反馈表述是“科研经费管理使用方面违纪违法问题和国有权益损失问题比较突出,基本建设领域违规违纪问题多发,擅自改变科研用地用途搞经营性开发”。
另外一些“清水衙门”的专项巡视也有迹可循。
比如中国科协,其党组书记申维辰已经落马,对该部门的巡视,一方面有“按图索骥”的可能,另一方面也涉及科研管理领域的问题;对文化部、环保部等部门的巡视,则可能是针对近年来这些部门手中日益增加的审批权和经费使用权。安徽省的环保系统就曾在2013年曝出窝案,130多名贪腐分子落马,基本覆盖了安徽省全部的16个地市。
而另一些巡视对象的选择,则可能是因为“群众呼声”。比如被反馈存在“赛事审批和运动员裁判员选拔选派不规范、不公开、不透明;比赛违背公平原则、弄虚作假,破坏赛风赛纪现象比较严重”问题的国家体育总局,和几次巡视中都成为巡视对象的央企。
为何需要习近平拍板?
前两天,微信公号“人民日报政文”刊发了一篇文章,由该报专门联系中纪委的记者执笔。该文透露了一个细节:无论多忙,“习近平都要亲自确定巡视的对象,亲自审阅每份巡视报告,亲自听取每轮巡视成果汇报、发表重要讲话,指导下一轮巡视开展的思路”。
老大亲自发话、亲自选择、亲自拍板,待遇还是蛮高的。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为什么巡视这些单位还得老大亲自拍板?
我们只能用常理再次分析一下。
可能的原因无非几点:一,涉及的人和事可能层面比较高,触动的相关利益集团势力比较大。二,巡视针对的“一件事,一个人,一个下属单位,一个工程项目,一笔专项经费”可能看起来比较细节化,但是可能具备全局性的意义。
对于前者,目前还没有太直接的信息披露。但是对于后者,选择的逻辑已经很明晰。
比如对于高校、科研院所的专项巡视,可能确实来自于举报、来自于网帖检举。但是这个问题并非孤例。从人民大学的招生腐败案件,到复旦大学的基建混乱,再到中科院的科研经费使用不规范,其中都透露出目前科研机制的问题。
或许也正是因为在专项巡视中发现的这些问题,习近平亲自挂帅的中央深改小组,才在今年的第六次会议上专门提出了科研体制改革的问题。以前政府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局面,才能用一个改革方案彻底扭转之。
再比如,国企。此前中石油的腐败窝案已经足够震动,之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副总经理戴春宁、华润集团董事长宋林的落马,也解开了国企腐败的一角。虽然中粮集团的“高尔夫会员卡”、一汽集团的“汽车销售和资源配置”问题看起来“很细节”,但是这些细节叠加在一起,就构成了央企改革的动力。有望在明年公布的央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可能也有这些腐败案件和巡视报告的“军功”。
毕竟,对于反腐来说,查谁、查到什么程度是一个目的,肃清官场、整饬生态是一个目的,但更重要的目的,还是为改革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