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淑清,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女企业家商会副会,中国光彩会理事。现任中恒集团董事长,广西工商联副主席等职。
许淑清是一位极具商业头脑和发展眼光的企业家。1993年,时任教师的许淑清南下广州,白手起家,成为新粤商代表人物。2006年中恒集团面临着严重困局时,许淑清大胆注巨资入主,使中恒集团在第二年就快速走出低谷,经营转危为安,并迅速发展成为全国优秀的民营控股企业。
许淑清认为,企业家和企业,最大的职责除了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外,更重要的是企业对社会的回报。“义利并举”是她一直深信不移的道理,她为自己下半辈子定下了两个目标:第一,做好药,把中恒集团梧州制药继续做大做强,为民族医药事业和人民大众的健康尽心尽力做贡献;二是做以项目扶贫为主,公益捐赠为辅的慈善。“你去到贫困地区,农民可能会哭着跟你谈家中的困境生活,但象以往一样仅靠捐款解决不了问题,我们以公司牵头,带领农户科学种植,通过产业扶贫帮他们脱贫致富。”许淑清说,“我就想,一个村一个村的来帮扶,今年帮一个村,明年可以帮十个。别人看到这个村子人富了,也会过来学。”
许淑清所说的一个村一个村的帮扶,指的是中恒集团正在做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常年在各地走访,许淑清对附近广西、广东、贵州等地的贫困农村情况非常了解。土地,是农民最宝贵的财富和赖以生存的资源,但农民们经常会碰上“增产不增收”,找不着市场盲目种养导致农副产品滞销,或不懂科学种养造成产量低等情况。
怎样才能把黄土地变成“金土地”呢?每年给一些捐款是不行的,钱花完就没了,许淑清利用自身企业的优势,帮助农民科学发展特色农业,种植中草药,经济收益远大于普通农作物。这不但可以实现中草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也可以带动农民根据市场需求有计划、科学地发展种植,做到直接、有力、义利并举,实现共赢的扶贫模式。
但农村的情况是复杂的,科技扶贫也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许淑清无奈地说起在广西遇到过的情况,本来要三年才收获的三七(田七),当地有人只种了一年,就挖出来卖了换酒喝。可见,除了教给农民技术,还有其他更多事情要做。
田间管理和资金短缺都是农民遇到的问题。为了让农户吃上定心丸,梧州制药与他们签订购销协议,以保底价格保证收购药材。有一段时间个别种类中草药市场价格要比协议低很多,但仍按照合同执行,增加了农民的积极性,相互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对于特困农户,公司无偿提供种苗、遮阳网等材料,并设立专项基金,对有实际困难的农户提供无息贷款支持,帮他们渡过最初的资金短缺期。技术方面则派出技术指导小组常年下到田间地头,为农户制定全套的实施方案。据不完全统计,平均每年为农户免费服务8000多人次。
在公益捐赠方面,据不完全统计,近年许淑清个人向社会捐赠5000万元,属下企业捐款捐物近7亿多元,除香港、澳门、台湾等极个别地区外,他们的捐助足迹已遍布全国近三十多个省、区、直辖市,关注贫困老年人和残疾儿童、为西南地区乡村医院免费提供药品、培训8000多名乡村医生、救助了1000多名先心儿童,捐建了10多所希望小学,支助过一批又一批的贫困大中小学子以及边远落后地区建设,各种自然灾难的抗灾赈灾等方方面面。
对于今后在公益慈善方面的计划,许淑清说,以中草药种植的扶贫模式,下一步会推广到中西部贫困山区,以及黑龙江、吉林的少数民族地区;捐赠集中用在科研、教育和新农合等方面,但救灾等重要应急救助还是要兼顾。
供稿:广东省光彩事业促进会 2014.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