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拥花开红艳艳 ——信阳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纪实
巍巍巅连的大别山,滚滚奔流的淮河水,曾孕育出了红一军、红四军、红二十五军等红军主力部队。
武胜关下,南湾湖畔,曾是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的主战场,数十万优秀儿女为革命热血浸染这块土地。
岁月流逝,物换星移。今天,生活在这片红色热土上人们秉承先辈的爱国情愫,又在历史长河中演绎着新时期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的赞歌。
800万老区人民积极开展“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双拥共建活动,使全市呈现出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家亲的可喜局面,推动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比翼齐飞。信阳市连续3次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
凝心聚力筑长城
把鲜花献给功臣,把荣誉奖给先进。
2008年1月4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暨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表彰大会”上,信阳市勇夺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拥政爱民模范单位、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全国爱国拥军模范4个奖牌,实现了这一奖项的“大满贯”。10月,市委书记、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王铁又被济南军区表彰为“党管武装好书记”。
沉甸甸的荣誉和金灿灿的奖牌背后,是信阳大地浓得化不开的军民鱼水深情,凝聚着全市各级党委、政府、信阳军分区和800万老区人民对子弟兵的拳拳之爱,饱含着广大驻地官兵对信阳人民的赤子之爱,记录着信阳市双拥创建工作的光辉历程。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始终把国防建设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市委、市政府、军分区领导,积极带领全市广大军民,大力弘扬光荣传统,在克服薄弱环节中求突破,在讲究实效中求发展,在不断创新中求提高,积极开展双拥创建。针对创建活动的具体情况,市委明确提出了“五个到位”的要求,即认识到位、领导到位、宣传到位、落实到位和督查到位,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法规制度、服务网络三项体系,为双拥工作再上台阶奠定了坚实基础。市委、市政府、信阳军分区主要领导对“争创”工作高度重视,大到规划制订、方案落实,小到连队建设、协调关系,都亲临指挥,身体力行,并多次对优抚安置、驻军营区建设等双拥事宜做出重要批示。
古人云:“法无可依,行将不远”。每年的议军会、议警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有关部门一把手都要参加,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场拍板,形成纪要。市双拥领导小组不断加大对双拥工作的组织领导,研究制订了《信阳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的实施方案》,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入开展行业拥军活动的通知》、《信阳市重点优抚对象住院医疗保险实施方案》等20多个规范性文件。教育、民政、劳动、人事、文化、新闻等部门,均制订了一系列“争创”措施和有关规定,促进了双拥工作与全市各项建设事业同步发展。
市双拥办墙上的一组数字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截至7月,我市以社会服务组织为载体建立了“军人家庭服务中心”3328个,“送温暖小组”1371个。这些数字足以在信阳大地上形成四通八达的双拥组织网络体系。但市双拥办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如今这些数字正在渐渐浓缩,被全市新出台的10余项拥军政策所取代。
思路决定出路,创新才能发展。市党政军领导认为,新时期要使双拥工作保持生机和活力,就必须使双拥工作制度化、法制化、社会化,走政府行为与社会行为相结合、行政调配与市场调配相结合、政府扶持与社会力量相结合的新路子。为此,近年来,全市相继制定出台了《关于做好驻信部队后勤保障社会化工作的通知》等10多个地方性拥军优属文件,依法规范双拥行为,使全市传统的拥军美德和新型的法律规范互相渗透,有机结合。
一项好政策的出台,离不开强有力的抓落实举措。全市还建立了人大、政协委员巡视双拥工作制度,制定了《信阳市双拥工作政府目标管理细则》等文件,有效地促进了双拥工作的规范化发展。
真情捂热红土地
流火的七月,比天气更热的是老区人民一浪高过一浪的滚滚拥军潮。
在一片热烈掌声中,市领导正为开通的拥军路剪彩;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头顶烈日进村入户发放优抚金;安置好的退役士兵兴高采烈地到单位报到;各大中专院校为驻军官兵开设的技术人才培训班相继开课;个体户和私营业主纷纷自发到军分区、人武部和驻军走访慰问……
置身于全市大街小巷,处处都能感受到浓浓的“八一”情结。
对此,市委书记、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王铁向记者解释说:“履行党武装职能,不仅要当好‘第一书记’,更要时刻为驻军官兵动真情、解难题、办事实事。”基于这一认识,王铁和信阳军民把当年并肩作战的深情厚谊化作了爱国拥军、拥政爱民的实际行动。
面对军分区、县(区)人武部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王铁的态度更是鲜明而坚定:“人武部建设不仅是军事机关的事,更是全市各级政府的事。军分区、人武部的建设更需要地方党委、政府的投入,特别是“第一书记”们,一定要把国防建设当成分内的事。
关心支持国防建设,出手就要抓到位。很快,军分区、人武部新营区建设就纳入到市、县两级党委、政府整体工作规划,各级政府在土地拨划、资金保障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军分区新营区建设所需的120多亩土地,以全市最低价成成交,仅此一项,军分区就节约经费1000多万元。不仅如此,潢川、固始、淮滨、息县和平桥等5县(区)人武部新营区建设也开始筹划。
情到深处办法多。为改善军分区战备、训练和生活条件,信阳市财政每年预算都为军分区预留专项经费。市里还就人武部全面建设达标、民兵教练员配备、训练基地维护等问题专门出台了政策规定,市、县两级拨专款用来解决民兵教练员工资、训练基地维护等问题。
驻信部队进出道路、供水用电等方面一直存在不少难题,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直接过问下,市财政拔出专项经费千余万元,为部队整修道路,铺设供水管道,架设水塔,改造用电线路……今年初,某集团军卢长健副军长找到王铁,反映所属驻信阳的一个团迁建,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启动资金一时到不了位。王铁得知情况全过程后说:“信阳是拥军大市,在支持部队建设上从不含糊,先借给你们一千万元把工作开展起来,待资金到位了再还就行了。”卢副军长紧紧握住王铁的手,激动地说:“王书记,有了你这句话,我心里就有底了!我代表部队官兵,向你说一句话:感谢!”
改革不忘国防,致富更重拥军。每逢“八一”建军节、春节等重大节日,市四大班子领导都专门安排时间走访、慰问驻军和优抚对象。近4年来,为部队赠送了总价值100余万元的电脑、打印机、空调、图书、背投、等离子彩电等。市职业技术学院一次性向驻军71897部队捐赠电脑40台。积极安置随军家属就业,从2002年8月起,对尚未安置就业的驻军随军干部家属,每人每月补助100元生活费,并于2008年元月起提高60%。不断拓宽城镇退伍义务兵安置就业渠道,积极推进城镇退伍义务兵自谋职业,去年9月,我市退役士兵培训服务中心正式挂牌成立。
每当驻地部队执行重大任务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都要到现场,难点问题亲自协调解决。去年5月,当得知驻军某部赴四川汶川执行抗震救灾任务后,各级党委反应迅速,有钱出钱、有物出物、全力保障。王铁和郭瑞民市长亲自到执行抗震救灾任务的部队为官兵壮行。期间,王铁专门挤出时间,率领慰问团到四川抗震救灾前线慰问,极大地鼓舞了官兵的斗志。
丈量这一行行足迹,解读这一份份规划,探究这一组组数字,感知这一个个变化,倾听这一声声褒扬,记者真切领悟到了王铁那句“为国防建设和部队解难题、办实事要真心、真情、真做”的含义了。
第二故乡铸丰碑
风雨如磐,抹不去老区信阳的英雄本色;岁月如歌,唱不尽军民团结的鱼水深情。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几年来,信阳军分区、驻信官兵视人民为父母,把驻地当故乡,与地方同舟共济,大力支援地方经济建设,积极参加重点工程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在危难时刻,更是屡建奇功,很好地完成了各种急、难、险、重任务,用实际行动铸起了一座座有形的和无形的丰碑。
2006年10月12日,当军分区一台满载着诊断床、听诊器、陪护椅等医疗卫生设备的汽车,驶进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何家冲村时,群众沸腾了,纷纷感谢军分区官兵帮助他们援建了一座村级医疗卫生室。
更让人们记忆犹新、永志难忘的是两年前那次突发的淮河洪水。
2007年的夏天,淮河流域出现了50年一遇的大洪水,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危悬一线。军分区领导迅速组织淮滨、息县、固始等地5500多名民兵投入到抗洪抢险中。驻信官兵也积极奔赴灾区,在滔滔洪水面前,在倾盆大雨之中,驻信官兵和民兵们一起手挽手,他们不怕牺牲,连续作战,共解救和转移群众8500多人,加固堤防1000多米,巡堤护堤271公里,为夺取抗洪抢险斗争的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
居住在淮河滩区的700多户群众,每年都要饱受洪灾之患,市领导研究商议,在淮河南岸较高的地段选址建设新村。这年的早春二月,新址热闹起来:数百名官兵背着背包,扛着工具,浩浩荡荡开进到浉河区游河镇三官河段新址。几十台大型挖掘机、铲车机开进工地,新村的奠基工程顺利完工。望着汗流满面的官兵们,村民们燃放了鞭炮,敲响了锣鼓,拉起了“感谢党中央、感谢胡主席、感谢解放军”的横幅。幸福,染红了这春寒料峭的二月的天空。
子弟兵爱人民,危难时刻见真情。2008年1月,我市遭受了50年一遇的特大冰冻雨雪灾害。为了抗击雪灾,茫茫白雪中,市领导和驻信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战斗在一起。在整个抗击雪灾过程中,全市没有人员伤亡,没有交通中断、停水停电现象,没有旅客滞留、物价上涨现象。
又是一个50年不遇。今年2月份,历史上罕见的旱情袭击着信阳广袤的原野。全市195万多亩小麦受旱,部分小麦因旱出现黄苗、死苗。灾情就是命令,军分区领导再次吹响集结号,摆兵布阵豫南大地。随着一道道命令发出,一路路“迷彩”大军飞奔而来。军分区党委常委每人分包一个县(区),深入抗旱一线,检查督导各人武部、民兵帮扶队抗旱工作。各乡镇武装部、村民兵营(连)抓住民兵返乡过节在位率高的有利时机,迅速组建成立了电力抢修、疏通干渠、麦田浇灌等5000余支民兵抗旱浇麦帮扶队,夜以继日跃在田间地头。
驻地是我家,人民是亲人。近年来,信阳军分区、驻地部队官兵积极参加了浉河治理工程、工业园区建设、宁西铁路电缆施工、城市建设等重点项目建设中,累计出动官兵1.2万人次,出动机械车辆1000台次,为地方节约资金8000多万元。各级人武部门积极组织民兵参加了村村通公路、退耕还林、农田水利、治河清淤等建设,共投入25万余人次。驻地部队官兵深入开展“热爱第二故乡、建设第二故乡”活动,全市35个团以上单位分别与我市35个扶贫工作重点村,228名团以上干部分别与228户贫困军烈属结成了帮扶对子,35个贫困村变成了文明富裕村,228户贫困军烈属走上了致富路。驻军71811部队、71897部队、空军一航院等先后捐资40万元帮助“八一爱民小学”、“蓝天希望小学”改善基础设施和教学条件。自我市开展“六城联创”以来,驻信官兵先后投入200余万元整治辖区环境,栽植各种树木20余万棵,建成花圃、苗木基地1.5万亩,退耕还林还草2万亩。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人民把心窝子掏给子弟兵,子弟兵把青春和热血洒在老区信阳这块红色土地上。爱民、护民、助民,已成为广大驻地官兵的习惯性作风;拥军,爱兵,敬兵,已是全市800万儿女发自内心的举动。
悠悠拥军情,切切爱民心。在这方秉承着革命优良传统的家园,信阳人正随着时代的脉搏,与驻地官兵一道携手并肩,奋勇前行,在“当好中原崛起生力军、建设魅力信阳”征程中演绎着军民鱼水情深,掀起一次又一次的双拥高潮。我们衷心祝愿这束盛开在全国双拥百花园中的奇葩,能争奇斗艳,大放异彩。(孙明江)
上一条:2009中国十佳宜居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