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酥,是一款深受大众喜爱的老北京传统点心,老北京人又称之为吧啦饼。传说出自江西,明嘉靖年间,江西名臣夏言被严嵩陷害而死,夏言后裔迁到江西,将宫廷桃酥技术传了下来。以后因得到清朝皇室的重视,在北京城扎下了根。
据记载,慈禧太后晚年一般住在颐和园,由内外饽饽房供应满汉糕点,如“万寿庆典”献上点心有:万字饼、福字饼、禄字饼、吉祥饼、福寿饼、长寿饼、鹤年饼、七星饼、松寿饼、如意酥、百花酥、三桃酥、花桃酥、松仁酥种种。其中,桃酥类的点心占5种之多。此外,慈禧有时要吃园外大有庄李姓所制售的民间食品炸糕。
酥,最早是从中亚传来的点心制作技术,因为制作它需要使用黄油,对于乳糖不耐受比率较高的中原人而言,不太容易接受。元代远征中亚,大量工匠、艺人进入中原,带来了起酥技术。由于黄油价格较贵,每斤牛奶只能提炼1.5克黄油,所以中国的酥皮点心多是用大油。
桃酥主要成分是面粉、鸡蛋等,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钙、钾、磷、钠、镁、硒等矿物质,特别适合老年人,且为烤制,便于大量生产,成品之后可以长期保存。初期桃酥是含核桃的,商家一般将整核桃销售,而压箱底的碎核桃做桃酥,这样既节约了成本,又开拓了新品种。
上一条:
上火长痘咽喉干痛 5大美食帮您消消火(图)
下一条:藏地美食:藏地牦牛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