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毕业季。对不少大学生情侣来说,毕业季面临着“毕婚”还是“毕分”的选择。日前,某婚恋网站联合全国妇联在2400多名大学生中做了一份婚恋观调查。调查显示,45.5%的人明确表示不会“毕婚”,20%左右的学生是以寻求结婚对象为恋爱目的,33.2%的学生谈恋爱为了驱逐空虚,66.7%女生认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而“精神寄托”、“寻求陪伴”和“驱逐空虚”作为大学生恋爱的三大主要动机,也为象牙塔里的爱情埋下了“易碎”的隐患。
尽管年轻人分手很正常,尽管“毕婚”也并非都是大学生情侣的最佳选择,但仅有“20%左右的学生以寻求结婚对象为恋爱目的”,本身就是不正常的,因为“为爱情而爱情”不是真正的爱情。但是,不少人认为象牙塔里的爱情“易碎”是有情可原的——毕业后情侣们找工作很难在一起,难免各奔东西,距离太远爱情难以保持稳定,分手是最好、最“简单”的解决手段,现在不分将来也得分。似乎,一切分手都可以用“毕业”二字来解释其合理性了。
不过,在笔者看来,象牙塔里爱情“易碎”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毕业”。首先,如今的大学生就业早已告别了“包分配”的时代,实现了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虽然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但情侣双方只要能放下身段,一起在同一地区找到一份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工作也并非什么难事。其次,距离是不是问题,关键在于怎么看,“计划经济时代,夫妻两地分居很多,户口和工作制度造成很多‘牛郎织女’,但婚恋关系比现在稳定”就很能说明问题。
象牙塔里爱情“易碎”的根本原因在于大学生情侣没有正确的婚恋观,过分强调物质,淡化道德,缺乏责任感和担当责任的勇气。大学生是心智健全、认知能力较强、有知识有文化的成年人,在恋爱之初就有能力,也应该看到毕业后将要面临的现实压力和困境,应该认识到有勇气顶住世俗压力才有“资格”谈恋爱,否则就是对感情的不负责任。尽管“面包”很重要,但婚姻的幸福美满主要还是建立在夫妻恩爱和睦、相互尊重、齐心协力的基础上的,并非依附于真正有实际效应的物质保障。
大学生缺乏正确的婚恋观源于高校婚恋教育的缺失。长期以来,不少高校对大学生的婚恋教育重视不足,存在课时少、师资力量薄弱、授课流于形式等问题,部分学校甚至还对大学生谈恋爱存在“本能”的潜在的“抵制”。须知,高等教育的目的不单单在于传授专业知识,更在于育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谈恋爱,宜疏不宜堵,对相关教师进行专门培训,开设选修课、第二课堂,利用专题讲座、心理咨询、热线电话、网络平台等多样化的形式对大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婚恋观教育,对高校来说已是迫在眉睫。文/郝迪婧
上一条:
拼招生莫忘大学精神
下一条:
小伙8年背残疾同学上学 有望被高校破格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