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飘扬的红旗,干净鲜亮的塑胶跑道,绿树掩映中的教室。2012年由浉河区原实验中学改造后设立的市九中东校区,如今是一座花园式的美丽校园。9月10,第29个教师节当天下午,记者走进这里。
“今年上半年,我们九中东校区学生合唱队拿了全市比赛的第一名呢,昨天下午又参加了全市庆祝第29个教师节文艺汇演,过段时间还要代表浉河区、信阳市去省里参加比赛呢!”
刚一见面,负责东校区工作的市九中副校长刘丽就把这个喜讯告诉给记者。
曾记得,去年的这个时候,浉河区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把实验中学作为市九中的东校区招收新生,遭到了不少学生家长的反对。短短的一学年过去了,现在,这个校区受到同学们和学生家长的认可和肯定。上学期,学区设七年级8个班,本学期“迫于压力”,七年级增加到9个班。用市九中东校区政教处主任肖世太的话说,就是“过去是上访反对,今天是慕名而来。”那么,是什么因素促成了这么大的转变呢?他们归结为一是从区委、区政府到市九中对东校区建设的重视和大力投入,二是市九中的品牌效应和学校良好校风、学风的传承,三是这里拥有优美的校园、良好的育人环境。据介绍,2012年,市九中东校区改造中,新建了操场、食堂,整修了教室,进行绿化美化,投入了100多万元,让这个信阳市首批园林式学校变得更美了。
高大的法桐树下,有一排宣传栏,现在一溜儿贴着同学们新学期刚创作的手抄报。手抄报上,有的写的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有的记的是军训心得等。下午第一节课下课了,几个同学围在那儿浏览。刘丽介绍说,新学期上课第一天,学校就对新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先是在班内学、比赛,然后参加学校组织的统一比赛。在这个校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见面问声好,是一种习惯;上实验课、吃饭等等,只要是走出教室参加集体活动,学生们都会自觉排队。9月1日至4日,学校对新生进行军训,军训期间下了雨,但队伍没有散,同学们没有一个跑开避雨的。
这里校园文化建设、各类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有声有色。每个教室里,都有一个图书角;每个班还有自己的班刊。肖世太老师找来一本七(17)班的班刊,记者看到,这份叫着“17班,我们共同的家”的“刊物”,出版相当规范、漂亮,前后彩色封面,有序言,有后记,主体是同学们的文章,还有学生摄影、绘画作品作插图,而那些照片内容不拘一格,大合影里尽是表情丰富的鬼脸!
可以想见,在这里学习,是一件幸福的事。
上一条:息县开展安全知识进校园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