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柳
3月18日上午,在春天的薄阴中,记者走进市五中校园,心立刻沉静下来,这一位于平桥区光明路旁的校园,美丽得犹如画卷。白色的李花、粉红的樱花、金黄的迎春花正开得热闹;几棵挺拔的香樟穿上绿的春装,开始了华丽的蕤变。
正值上课时间,偶尔传来的朗读声和鸟叫声更衬托出校园的宁静。
“叮铃铃”,下课铃声响了。同学们涌入操场,在音乐的伴奏下做着整齐划一的广播体操。然后是打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大课间活动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中学正是学生长身体的时期,确保锻炼很关键。”市五中校长罗德勇告诉记者,自2003年以来,学校每年都组织校园体育节、文化艺术节、读书节、英语节,丰富载体,活动育人。
沸腾的校园在上课铃声响起后又一次归于宁静,却片纸未留,而且还没有一个垃圾箱。面对记者的诧异,罗德勇说,在五中,师生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这归功于我们的养成教育。
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宣传栏中,“如月文学社”引起记者很大的兴趣。宣传栏中不仅有社员们采风的照片,还有这个中学文学社取得的点点成绩。
“文学社社员已先后在《语文报》等二十多种学生期刊上公开发表作品近50篇。国家级杂志《语文世界》及《作文向导》等多家杂志为我校文学社开设专栏,推介如月文学社,并刊发社员作品。全国青少年冰心文学大赛评选,如月文学社有17名学生获金奖,28名教师获指导奖,学校被授予‘全国写作教学示范学校’称号。第三届语文报杯原创作文大赛中,20名学生获金奖,有15名教师获指导奖。”
“2012年10月22日,如月文学社正式成立。‘如月’出自《诗经》之‘如月之恒,如日之升’。我们取名‘如月’,就是希望文学社如一弯冉冉升起的新月,从此开启市五中校园文学的新时光。”现任社长刘慧莹(该校九(9)班学生)告诉记者。她虽然瘦弱清秀,但话语间却透出一股范儿来。
校园里的文学氛围特别浓,除了如月文学社网站、如月文学社官方博客,你还能从《五中人》中窥一斑。《五中人》是一份生动活泼的校报。里面不仅有同学们的作品,还有老师们对日常工作和教学生活的感悟。在去年一期《五中人》中,记者看到了校园记者站对该校采用“活页作文纸”的采访。用“活页作文纸”写作是一种新的作文方式。这张考卷大小的作文纸里除了留有学生写作文的地方,附带的还有几个栏目,有纠错的“我是啄木鸟”,还有“让我与你分享”“我们共同进步”“温馨提示”“我的回复”。
记者看到一名同学的“活页作文”。有同学一笔一画地在作文旁边批注,小栏目里还有认真的点评,稚嫩的笔迹掩饰不住真诚与专业。
在采访中,老师说:“以这种方式写作文能让学生之间互相批改,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通过这种交流使大家的作文水平整体提高。学生说:“每次互评作文时,我们看到了别人的优点和缺点,从中学习很多,我们自己也很快乐。”
三尺讲台,终岁莫问枯荣事;两袖清风,回首只闻桃李香。在五中,记者看到散发着墨香的《在反思中成长》一书的样稿。这本集纳了市五中老师思想的书即将出版。
“其中有喜悦也有自责,有困惑也有探索,这些都是我们沉甸甸的收获。愿我们每一位五中教师继续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道上且行且思,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收获,在反思中进步!”罗德勇说。
市五中在校生4036余人,是信阳市区规模最大的寄宿制学校。近年来该校先后被评为河南省文明学校、省校本教研实验学校、省师德师风先进校。对于荣誉,罗德勇既珍惜又清醒。他经常提的一句话是“学校以学生为本,坚持让走出五中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
点点新绿鹅黄,片片嫣红淡粉,在市五中的菁菁校园里,万物复苏的气息已扑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