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生活>>教育

大自然中的学堂

2014-05-08 14:56:51 来源:信阳日报作者:杨柳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发送短信 XYSJB 10658300 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立夏时节的郝堂到处都是醉人的绿。清澈的七龙溪绕着村子蜿蜒而上,在溪流的上源就是平桥区郝堂宏伟小学(以下简称郝堂小学)。

    5月5日,记者来到这里,女校长杨文平正和两位老师犁地。

    郝堂小学占地28亩,位于郝堂村地势较高的山丘,于2011年10月启动建设,2012年9月开学。该校由北京“绿十字”生态文化传播中心的画家孙君担纲主体工程设计,是郝堂村实施可持续发展实验村建设的重要一笔,秉承了国际先进的绿色学校、自然学校等可持续发展教学理念,让孩子们从日常习惯开始,懂得资源循环利用。

    接“地气”的课

    钟楼里钟声传来,孩子们该上上午的第三节课了。杨文平兼任体育课、种植课老师。她洗净双手后,把三、四、六年级的孩子们召集在一起开始了她的课程。她的课很有特色。在她的指导下,三、四年级的孩子上的是常规的体育课,进行投掷篮球运动;六年级的男孩子则纷纷拿起篱、耙、铁锹,在校园内的田地里耕作。

    今天,他们将种下老师从集镇上买来的地瓜、南瓜、辣椒、豇豆、西红柿种子。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菜地,收获的果实大家一起吃,这叫‘自食其力’。”一个男孩儿自豪地说。“我看可以叫‘自食其果’。”“‘自作自受’也可以吧。”其余孩子调侃道。劳作中的孩子笑成一片。

    “孩子们都有自己的种植日记,虽然笔迹稚嫩,但是情感质朴,这对他们来说,应该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杨文平介绍道,“我们的孩子是最接近土地的孩子,学习种植是‘乡土教育’的一部分。活泼好学的孩子们很快就发现了这些看似平常的劳动细节中有太多学校和书本教育所不能给予的奥妙,越做收获越多。”

    除了种植课,其他课程也无一例外地接着“地气”。

    “遇到蜈蚣怎么办?”“被蚊虫叮咬怎么办?”“春季流感怎么预防?”为了让孩子得到最权威的解释,老师会带着孩子们到村里的卫生室,请医生现场讲解。

    给村里卫生文明户评选当评委,这是环保课的一项重要内容。

    茶艺课,直接就开到村里的茶山上。

    杨文平也会抓住任何一个丰富教学内涵的机会,故宫博物院有位茶学专家到学校参观,被邀请为孩子们展示茶道礼仪。美国友人来到这里,当然会被特邀为孩子们上一堂精彩的口语课。

    杨文平告诉记者,参照美国《自然之友》栏目中关于利用植物做环保酵素的讲解,她现在正和村子里的大学生村官朱菊一起研究如何用水果皮、槐花为学生做纯植物的洗洁精。

    美丽的村小食堂

    午餐时间到了,孩子们不慌不忙地走向学校食堂。记者发现与其说这是学校食堂,倒不如说是个小型又美丽的湿地公园。这里绿树掩映、花木扶疏,赫色的木栅栏,高大葱郁的皮柳,清浅池塘里有芦苇、蒲草,塘畔则菖蒲、百合静立,清明、谷雨……二十四节气的称谓依次嵌刻在池塘中的石阶上。

    在林中宛若童话小木屋的餐厅里,孩子们安静地吃着可口的饭菜,一条小黄狗舒展地卧在孩子脚下。

    屋外,青石小径边整齐地安放着石桌石椅。微风中,小鸟精灵般在林间高歌低吟,一会儿停在水中蒲草之上,一会儿又冲向湛蓝的天空。

    吃过午饭,值日的孩子们有的打扫地面,有的清洗餐盘,有的擦拭取餐台和桌面。

    独特的生态厕所

    从花园似的餐厅出来,一幢竹木结构的房屋吸引了记者的眼球。这是什么建筑?一位叫月亮的一年级小姑娘骄傲地告诉记者:“这是我们的生态厕所。”

    通过砾石过滤小便、草木灰覆盖大便,尿液被分离下渗,顺着管道流进农田。被灰土覆盖的粪便装满盒子后被抽走,粪便经处理成为天然肥料。

    节水,没有异味、没有蛆虫,清新的漫画、扇扇木门、质朴木盖,这个台湾建筑师谢英俊设计的生态厕所的确是个兼顾美学与实用功能的所在。

    为了不断丰富教学经验,2013年,郝堂小学与环保组织“绿中原”合作开展环境教育基地工作。在“绿中原”的推荐与指导下,该校已经开始结合蚯蚓堆肥和“食育”课堂,给学生们讲解粮食和蔬菜的来源以及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

    “乡村小学有乡村小学的优势,关键是我们能不能找到和乡村接地气的能量和智慧。融入农民、融入村庄,让学生不仅仅能够亲近自然、理解自然、尊重自然、崇尚环保,更要在他们心中播种下一颗‘新生态文明’的种子。这需要我们一点一滴地去做。”杨文平柔和又具力量的话语一直在记者心间萦绕。

编辑:zcm来源:信阳日报
分享到:
0
猜您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