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生活>>教育

大学生新晋职场初体验:品“苦辣酸甜”

2014-08-12 08:23:27 来源:新华网作者: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发送短信 XYSJB 10658300 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近几个月是大学生新入职的高峰期,现实与理想究竟有多远?身在他乡还好吗?初晋职场的2014年大学生新员工陆续到位。面对与校园迥异的工作生活,他们工作、生活得好吗?又经历着怎样的心态转变?

  大学生新晋职场真实喜忧

  

  图片来源:网络

  忙、房、盲——直击都市高校毕业生新晋职场

  大城市工作“骑虎难下”

  算上工作前的半年实习,在哈尔滨某事业单位工作的毕业生彭程逐渐“上了道”。曾经,“不知道会从事什么职业,不知道怎样平衡和同事的关系,不知道怎样把知识和实践对接。”但如今,这三大疑惑逐渐变得明朗。

  在北京某品牌门店工作的朱祺入职一周来始终在调整,生怕跟不上节奏。独自从老家来到北京,上班第一天,晚上十点半回家的地铁空空荡荡,她突然意识到“真正的生活开始了”。

  “突然把你扔到社会,没人告诉你该怎么办,只能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朱祺认为,无论自己身体、心情状态如何,都要以好姿态面对消费者,“顾客没有义务为你的不愉快买单”。

  “早9点上班,晚6点下班,比‘朝九晚五’还要多一个小时。”在北京一家民企负责渠道运营的霍铭一直缓不过来“学生劲儿”。虽然无奈,她还是制定了严格的作息安排,以免耽误工作。

  家住长春的李双计算机专业毕业后,留在了北京。“知名软件企业大多在北上广,想发展就要留下。”李双说。

  工作半个月后,细心的霍铭发现,成长是渐进的,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此刻最当时,“当认识到要从工作中有所收获时,便成长了。”

  

  图片来源:网络

  让“房”打个措手不及

  虽然距家只有两小时车程,彭程工作后还是感觉回家的时间少了,“单位多在周末组织活动,得去。”从原来热闹的8人宿舍转而独居一室,心理落空随之而来。

  不过,独立挣钱逐渐替代了父母给的生活费,彭程觉得这很踏实。今年6月份外出租房时,“不能再是小孩了,该长大了”,彭程决定不再向家里要钱,可“房租半年付”还是让他向父母开了口。

  大城市拥挤的交通同样是职场新人的“必过一关”。

  倒两趟地铁、再换乘一次公交,忙碌一天的李双回到在北京郊区的住处,煮了一碗面吃下。“为了省钱,我别无他选,能漂多久就多久吧。”

  工作后,霍铭开始有意识打理住处,“屋子干净才赏心悦目”。在哈尔滨,彭程为不让自己闲下来,开始培养看书的习惯,每晚9点洗漱准备休息,而在以前至少要等到11点。

  比起家乡消费,北京动辄15元一顿的午饭,让朱祺还不太习惯。“我现在开始理财呢,该省的就要省下来了!”霍铭在北京四环某小区租住,1800元的月租金占其三分之一的月工资。

  家人支持是“盲行”中最大鼓励

  彭程每天的工作是和数据打交道,制作成可观的表格。他说,打小琢磨电脑的喜好帮助他工作更得心应手,有时还能帮上老同事的忙。至于是否“把爱好当成工作”,彭程倒觉得爱好可以是工作一部分,但不是全部。

  霍铭说,父母对于自己的工作并不过多要求,十分尊重自己的意见。以前在校园媒体工作的她,如今还是很习惯和校园的同学们打交道,“工作和所学专业毫无关联,我觉得是能力更重要吧。”

  因为做过服装促销员觉得新鲜,朱祺找工作时有意接触服装零售业。但当从爱好转向职业时,却发现二者之间的区别,“从看热闹变为看门道,并且做好门道,并不简单。”朱祺说,自己因为爱好选择工作,但不能止步爱好,要更专业。

  在北京工作一个月后,白云飞还是回到老家石家庄,“整个人的状态都不正常,我不想用劳动去养活北京租房市场。”可是,当看到工资少了近一半、家乡竞争环境又不如北京时,他还是有些纠结。

  心理专家曲伟杰说,职场新人要学习“知天地,心广大”,当居住空间狭小、生活遇到坎坷时,以天地为师,让心无限广大,用行动打消虚无缥缈的顾虑。

  面对新的环境,朱祺说自己只得不断克服性格弱点,以社会人、职业人的心态,对待周围的环境、人和事。虽然家人更希望其从事公务员等稳定工作,但对于自己的选择还是很支持理解,“这比什么都重要。”朱祺说。

 
 
图片来源:网络
    职场初体验为啥想当"跑跑族" 实习生吐槽:圈子难融入

    暑假到企业实习,已成为很多大学生主流选择之一。近日,记者走访了部分实习大学生群体,听他们吐槽初入职场的“集体烦恼”:“没事做、不受重视、难合群……”这些问题让他们很多人想当“跑跑族”。

    【吐槽一】

    “太没有存在感了”

    在光谷一家IT公司实习了半个月的刘嘉已准备不干了。刘嘉是大三学生,专业是软件管理,这份工作是爸妈托熟人转了几道关系才进去的。“去了发现根本没事做,老员工都有项目在甲方实施,实习生有四五十人,没专人指导,整天还得赶早回单位‘抢凳子’,大多数人只能闲坐办公室上网、吹空调。偶尔老员工回来,想请教什么问题,别人也没时间理会。这能学到什么东西?”刘嘉觉得“太没存在感”,和主管连声招呼都没打就闪人了。详细》》

    【吐槽二】

    “像做廉价苦力”

    李凌风是湖北经济学院大三学生,老家在黄石。暑假,他到老家某机关办公室实习。去的时候,他憧憬着要好好表现,攒点职场“经验值”。本以为机关就是喝茶看报,谁知去了才知道,整天大会小会不断,整材料、打字复印、跑上跑下找领导签字盖章等。“完全被当成没有工资的廉价苦力。”不止这些,科室里扫地、擦桌子、烧水等事情也都成了他的事。“毫无技术含量,小学生都能做。”李凌风几乎是数着日子算什么时候结束实习,把实习公章给盖了。详细》》

    【吐槽三】

    “压力太大撑不住”

    在市内一家媒体实习的罗茜不是太闲,而是忙得受不了。“开始一周跟着老师跑现场还好,后来出师就一个人跑新闻了。”罗茜说,这么热的天,每天几乎都要“三镇一日游”,累得快昏倒了。有时写的稿子被老师改得一个字不剩,特别挫败。身体劳累外,压力也很大,每天要四处找选题,手机不能关机。有时候半夜,老师还会打电话来追问细节。“实习了一个月,瘦了5斤,而且快神经衰弱了。”罗茜说。

    “每年寒暑假,都有不少实习生抢着要来实习,但很多实习生来了不到半个月就撑不住了要走。”带有实习生的记者小纯说。“能力不强,吃不了苦,还挑三拣四,同事们大多不爱带实习生了。”

    除了这些,上司难伺候、专业不对口、难合群也是暑期实习生们吐槽的重点。

    中山大学学生近日做了一份网络调查报告,参与调查的50名大学生中,有九成人认为,选择实习单位,首要考虑因素是工作提供的学习机会。因此,“工作机械重复,学不到太多东西”又成为实习生“跳槽”一个重要成因。

    湖大招生就业处严蓉老师认为,实习对于年轻人的未来职业发展是非常重要且有效的途径,一定要端正心态。实习本来就是观察领悟的过程,要学会在琐事中总结、感悟。学生们有这么多抱怨,是因为没有认识到理想和现实的落差,以及“打杂”的意义所在。“进入一个陌生环境,首先得让企业认可,只有将一些‘小事’做好,才可能争取到做‘大事’的机会。”

 
编辑:梅腊腊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0
猜您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