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监督
巡视报告可向党代表公布
京华时报:有一种担心,传统巡视手段使发现贪腐有难度,部分地方、单位可能会想尽一切办法来应对。您认为在当今新媒体迅猛发展的形势下,有哪些创新的方式和思路可以运用到本轮的巡视中?
李永忠:首先应该在组织动员群众方面,或者在扩展群众参与渠道方面下功夫。我们打赢了有硝烟的战争靠的是群众。要想打赢反腐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还是要靠群众。但是如何做到有序参与,广泛组织动员,需要巡视组动脑筋了。
京华时报:在组织动员群众方面,媒体实际上发挥着重要纽带作用。您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党内监督与外部监督,如社会监督、媒体监督的关系?
李永忠:不要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回避群众。不要想着不让群众介入,在很小范围内搞巡视。当年的巡按御史都懂得,要靠群众解决问题。怎么做到广泛积极和有序之间的平衡就需要领导艺术。各个巡视组要掌握自己的平衡点,只要有水平就不怕。
京华时报:在两个月到三个月的时间内,在陌生的环境中了解真实的情况,工作的压力和难度很大。如何确保巡视效能的最大发挥?对于巡视人员工作是否应有一种考评机制甚至退出机制?
李永忠:必须的。这次王岐山书记就明确提出不是铁帽子。古代的巡视就是临时差遣,时间很短。实际上古代还有一个规律,汉武帝认为好的巡视制度是“以小制大,内外相维。”巡视官员不一定需要太大的官,甚至一个局级、处级就可以巡视,只要充分授权。很多年轻官员恰恰少世故、敢创新,恰恰敢把问题弄出来。当然,现行这种巡视模式比较好使,因为级别相等,别人比较尊敬。我认为巡视人员级别,可以三分之二维持过去的模式,三分之一进行一些改革,比比哪种模式效果好。这改革的三分之一,可在党内竞争一下,一旦作出成绩就提拔。
京华时报:对于逐步推行巡视报告公开,借此建立起监督问责机制的倡议您怎么看?
李永忠:应该逐渐公开。巡视报告比如向党的委员会公布,如果胆再大一点,向党代表公布。逐步是可以的。比如不民主的问题,用人的问题,任人唯亲的问题,一旦公布就能形成压力。
京华时报:社会、学界越来越多地提及一个巡视制度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谁来监督巡视组?
李永忠:这些问题没有和相关问责、奖惩结合。我认为巡视制度改革,也需要进行“特区”试点。不需要大面积,一个省、一个市,甚至是一个县,包括监督等巡视的各种大胆创新的办法在里面试。失败了,买得起单,成功了,再去拷贝。
□反腐布局
在为治本赢得时间
京华时报:公众对此次巡视期望很高,到了认为不打“老虎”不足以称快的程度。您怎么看?从客观角度,单一的巡视制度能否解决所有的腐败问题?
李永忠: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中国的腐败问题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巡视更起不到这样的作用!媒体更不要渲染、扩大巡视的作用。可以通过巡视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用人体制改革、权力结构改革。
京华时报:如果跳出巡视的圈子看这次巡视,回顾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败工作,其中有哪些规律?能否分析一下中央反腐工作思路、布局和特点?
李永忠:我觉得新一届党中央和中央纪委的一切努力,都在为治本赢得时间。这是最重要的战略思考。治其本,朝令而夕从;救其末,百世不改也。
曾经我们纠而复生,反而复弹。目前中央时间观念非常强,对网络反腐的重视,说明在利用新技术有序组织参与,对于依靠群众支持参与这句话,中央已在想办法了;异体监督方面,本次巡视组体现了对异体监督的高度重视;过去大多都是游击战、麻雀战,没有像样的歼灭战。王岐山提出来要打好歼灭战;最后打铁还需自身硬,王岐山提出要用铁的纪律打造纪检监察机构。唐文宗说:“御史台,朝廷纲纪。台纲正,则朝廷理。朝廷正,则天下理。”抓自身队伍是对的,但是所有的抓,必须配之以制度的改革!如果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用人体制改革、权力结构改革,未必有好的结果。还是那句老话,推行巡视制度,必须以促进权力结构的改革为目标!
上一条:在食品中添加苏丹红、瘦肉精均属违法
下一条:李克强就印度洪灾向辛格致慰问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