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社会新闻

5000万条个人信息被非法贩卖 保护隐私从自己做起

2013-07-13 08:44:37 来源:光明日报作者:刘琼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发送短信 XYSJB 10658300 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任山葳绘

  网上购物、网银支付、网络社交……随着互联网新的应用不断推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网络的依赖也越来越大,但这些应用却常常成为个人信息泄露的源头。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日前发布的《2012年中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虽然没有重大的网络安全事件发生,但针对互联网中个人用户信息的窃取已经成为高发行为。

  个人信息被盗后成敛财工具

  2012年,国内网站被植入后门等隐蔽性攻击事件呈增长态势,网站用户信息成为黑客窃取的重点。黑客正是利用用户访问这些网站过程中留下的注册信息,通过后门程序轻易获得用户的个人数据。网络中各类社交工具也成为黑客窃取的重点目标,通过窃取用户社交账号密码,并向账号内的其他人发送诈骗信息,从中牟利。

  张女士在某互联网公司工作。日前其QQ号码和微信账号全部被盗,因为黑客利用规则更改了她的微信密码,并解除了微信绑定的QQ号码和手机号码。当张女士发现自己的微信账号和QQ号码被盗后,虽然通过申诉平台找回了QQ号码,但原来的微信账号却再也无法找回。

  更令张女士头疼的是,自己的微信账号不但无法找回,还正在成为黑客敛财骗人的工具。短短几个小时,自己微信上几乎所有的好友都收到了来自被盗微信发出的借钱求助信息。这让张女士非常害怕,不得不赶紧用手机短信通知亲朋好友注意防范。

  目前国内主流社交工具都采用手机号码、邮箱、QQ号码等通用登录方式,很多用户为了图方便,也将所有这些网络上的交流方式设成统一密码,这就导致如果黑客成功盗取用户其中的一个号码,便可以很容易破解该用户旗下所有网络账号及密码。中国国家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杜跃进认为,由于网民习惯在不同网站使用相同的账号和密码,使得黑客很容易获得这个用户全部信息,这显然非常不安全。专家建议,用户在使用互联网服务时,要有安全意识,避免这种现象发生。

编辑:xynews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
0
猜您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