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温时节,游泳是众多市民消热避暑的一种较佳选择。然而,部分市民却肆意在市内饮用水水源地南湾湖游泳。面对“禁止游泳”警示标志和水政执法部门的劝阻,仍有不少市民下水游泳。7月27日下午,南湾风景管理区、南湾湖水保中心会同纪检、公安、环保、工商、行政执法、林业消防等11个部门,出动70多人,集中整治南湾湖偷泳行为。
禁泳警示设施,难挡游泳人
下午4点30分,记者跟随执法队员一起沿着小路步行,一路上看到不少车辆停放在路边,一些穿着泳衣的游泳者刚刚上岸,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些都是“自驾游”的游泳者。随后,在往水库边的一条土路上,记者又看到了不少摩托车停放在该路一旁,执法队员说,骑摩托车前来游泳的人也不在少数,由于摩托车方便,他们就直接骑到离水面最近的地方。
在离水面500米处,有一条防护网,这是为了阻止偷泳者设立的铁丝网,在现场,记者看到,铁丝网已被偷泳者剪断并拉开了一个大口子,偷泳者可以很轻松地进入。
执法队员说,这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次剪断了。虽然是烈日当头,穿过铁丝网,记者远远就看见水面上已有不少人在游泳,执法队员们上前大声喊话,规劝游泳者们上岸离开。水里还有不少大人带着孩子在游泳,当记者问上岸的家长,带孩子在水库游泳不担心安全吗?这位家长很不屑地说:“有我在,怕什么。”
据执法队员介绍,自从夏季高温开始,前来水库游泳的人越来越多,每天有200多人,周末的时候,人会更多。而且,游泳的人大都选在早晨六七点钟或下午五六点钟,像赶集一样,一早一晚赶“两头”。像今天这个时间段,还没达到高峰,再等一会,人就该陆陆续续地来了。18时10分,记者来到了主路上,到18时40分,短短的半个小时之内,记者数了一下,前来游泳的车辆多达37辆,其中汽车有26辆,摩托车有11辆。到记者返回时,一路上,前往游泳的车辆仍络绎不绝。
面对禁游 不以为然
记者大概数了数,光在这一区域游泳的市民就有几十人,不少游泳高手正在水中畅游,游泳大军中也不乏一些游泳爱好者,而他们对在此游泳并没有觉得有何不妥。
“天这么热,守着这么大个水库,游游泳,凉快凉快怎么了。”当执法人员要求他们上岸时,一名正在游泳的男“游客”不耐烦地说,然后,无视执法人员的劝告继续向南游去。
一位游泳爱好者说:“在水缸里洗澡是误区,现在南湾污染并不是我们游泳污染的,要是浉河治理好了我们就去那了。”
2010年颁布的《河南省信阳南湾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规定一级水源保护区禁止游泳,而对二级水源地并没有明文规定到底能不能游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不少人正是钻了这个空子,现场一位市民还因此和执法队员理论了起来。
在另一边,执法队员们不停地向水里的游泳者喊话,规劝其上岸,一些游泳者似乎把喊话当做了耳旁风,不少游泳者还是无动于衷,执法队员们只好下到水里进行劝说,经过工作人员长时间劝阻,这些游泳者才不情愿地上了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作为水库日常的管理部门,水务部门没有执法权,特别是处罚权,只能靠劝阻的方式制止擅自游泳者。但有些人很“牛”,强词夺理。“我们是使足了劲,但还是挡不住人潮啊。”采访中,管理人员向记者诉苦,大部分人当时能听从劝阻,也及时离开了,但有些人就会玩“猫捉老鼠”游戏,不但不听劝阻,反而辱骂管理人员,甚至会以拳头相威胁。由于南湾水库面积大,难以管控进出库区的道路。单靠执法和劝阻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只有市民认识到保护水源地的重要性,才能自觉维护我们共同的大水缸。
水库游泳带来两大隐患
“‘水缸’怎么能成澡堂呢?”“不但污染了水体,发生溺水了找谁说话?”
擅自在饮用水源游泳,会带来哪些危害呢?记者就此展开了深入调查,据水务管理部门介绍,“偷游”行为主要存在两大安全隐患。
首先是污染水体。“虽然,个别人在偌大的水库里游泳,说不上什么污染,但游的人多了,水质自然受到威胁,广大市民心理上也难以接受。”水管部门人员说。
其次是游泳者本人的生命安全。据介绍,南湾水库环境复杂,水中地势不明了,水位较深,水体温差大,很容易造成抽筋、溺水等意外事故。据不完全统计,每年进入夏季,都会发生溺水事件,酿成许多“悲剧”。7月4号下午,一名花季少年在南湾湖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禁泳之下,溺水事件却年复一年发生,究竟谁之过?而血淋淋的教训,却没有让游泳者止步。
网友声音:
飞檐走壁:南湾湖是信阳市民的大水缸,虽然有关部门早已立法保护,不准在饮用水源内游泳,然而目前还是有不少市民在南湾湖里畅游。一些人素质差,加之没有保安巡逻,游泳现象近几年是有增无减。应该提醒广大市民,湖里游泳既不安全,还影响饮用水质量,游泳还是去游泳池吧!
牛伯夷:难禁原因:1.去大坝上乘凉游泳,习惯使然;南湾面积大,水好,风景好,适合游泳。2.市内没有免费的大型游泳场所,浉河污染,不适合游泳了。3.车友、骑友、驴友结队游玩,去南湾方便,市民骑电动车、摩托车方便。
小草如梦:在水库游泳,会污染环境,不提倡。
逝者如斯:严重污染水源,让人不放心饮用;而且水库游泳安全隐患大,出了事故,谁来背呢?
本报记者 赵锐
上一条:禁泳要疏堵有序
下一条:齐秦来到信阳师院体育馆与歌迷们零距离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