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诗绮 张继疆
自市委、市政府下决心对南湾湖污染源综合治理以来,我们从本报记者采写的“南湾湖周边纪行”系列报道中可以看出,成效十分显著。南湾湖作为中心城区及周边近百万居民唯一的饮用水源,我们对它的“关心”将永不止步。为此,记者采访了市环保局局长梁继海,梁局长主要就“污染源的成因”、“治理污染的成效”及“今后治理与保护的方向”三个问题,详细、系统、全面地向记者作了阐述。该篇专访的目的及意义,就是希望全体市民都能够认识到:我们的“母亲湖”是怎么被污染的,市委、市政府为保障市民饮用水安全究竟是怎么做的,今后相关部门将如何继续改善及保护“母亲湖”的环境。
我们“母亲湖”究竟是怎么被污染的?
梁继海告诉记者:“南湾湖最主要的污染源有五大类:一是无序畜禽养殖污染,二是种植业造成的水土流失和化肥、农药的污染,三是乡镇生活污染,四是旅游餐饮业排放的生活污水和垃圾污染。五是湖汊养殖污染。在养殖业方面,猪粪尿经过简单处理直接或间接排放到入湖支流中,通过污染入湖支流,增加湖体水体内氮、磷含量,使得湖区部分地区富营养化程度加剧,进而威胁南湾湖流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在种植业方面,南湾湖流域部分地区片面追求种植业经济效益,破坏了水源涵养林,加重湖区水土流失,增加区域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和入湖量,从而影响了湖体水质。在乡镇生产生活污染方面,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使入湖支流水体中氮、磷含量升高,促使局部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加重,水生生物的生态平衡状态遭到破坏。在餐饮旅游业方面,南湾湖沿岸的餐馆许多是临水而建,直接排放到湖体的生活污水含有大量氮、磷,影响湖体水质。据我们2011年调查统计,南湾湖流域涉及的7个乡镇年污水排放量约为383万吨,主要来自于畜禽养殖业和种植业。更为严峻的是,信阳地区连年干旱,南湾湖蓄水量正常来说为5至6亿立方米,迄今连续四年降至2亿立方米左右。蓄水量的严重缩减,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南湾湖水的自净化能力大幅度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却没有削减,反而增加,南湾湖水水质受到很大威胁。”
近两年来,我市在南湾湖污染源的治理上,究竟是如何做的?
梁继海向记者介绍说:“南湾湖的保护与治理方面,个人认为有三个‘里程碑’,第一个是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南湾湖风景区管理委员会,从行政体质上,把南湾水管局、林场、周边一些乡镇等统筹协作起来,不然各部门各自为战,对南湾湖的保护十分不利。第二个是在市委和人大的大力推动下,省人大2010年1月对南湾湖水源地的立法,这为南湾湖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第三个是‘南湾湖生态环境保护试点项目’的成功申请与实施,我们今天要向市民们着重解释该项目的内容与实施情况。治理南湾湖可以说是我市的‘大行动’,但是,在该项目获批之前,尽管百姓关心、政府着急,信阳市对南湾湖周边环境污染问题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积极整治,管理和控制也非常有成效。但因财力有限,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资金投入成了水源地保护的首要难题。2011年南湾湖被纳入‘国家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成为全国17个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试点之一,也是目前河南省唯一一个首批纳入试点的项目。从此我们的保护治理工作在资金方面得到有力保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的战略部署,为保护湖泊生态环境,改善湖泊水质,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我们根据南湾湖现状,因地制宜地制定了“一湖一策”的南湾治理模式。按南湾湖的5条主要入湖支流和南湾湖区现状污染源污染负荷由重至轻的顺序,每年集中整治1-2条主要入湖河流,采用针对性策略,突出治理主要支流流域的重点污染源,并兼顾湖区环境综合治理,构建南湾湖及其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生态保护的科学体系,达到湖区生态环境保护示范的作用。
上一条:“三无”儿童摇摆机易“咬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