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发送短信 XYSJB 到 10658300 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建于民国十六年,旧时香火旺盛。1931年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架飞机“列宁号”诞生后,鄂豫皖军委即在这里设立航空局。抗战时期,成为民间戏园子,此后一直作为民居。1963年6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全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7年,新县文管会将修葺后的旧址正殿辟为“列宁号”飞机陈列展览厅。1988年元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30年3月16日,国民党一架“容克”式高级教练飞机,从武汉飞往开封执行通讯任务。返航途中,因汽油燃尽,迫降在大别山南部赤白交界的宣化店附近陈家河河滩上。红军赤卫队同当地反动民团进行了一场激烈的争夺战,缴获了飞机,转运到新县卡房林家湾。鄂豫皖军委领导人徐向前接见了驾驶员龙文光,鼓励他弃暗投明为红军服务。随后,组织兵工厂工人,克服物质和技术上的重重困难,将飞机装配修复。并将飞机命名为“列宁号”,军委随即成立了鄂豫皖军委航空局,局长龙文光、政委钱钧。局址设在县城北“普济寺”内。
“列宁号”首航飞往固始、潢川等地侦察敌情,空投四、五十捆革命标语、传单,震动了豫南。“列宁号”还远征武汉,进行侦察和示威,使武汉三镇的国民党惊恐万状,陷入一片慌乱之中,敌人重要军事目标被迫实行灯火管制。
在反“围剿”斗争中,为了充分发挥“列宁号”飞机的战斗作用,在机翼下安装了两个挂弹架,教练机又变成了“轰炸机”。1931年12月24日,“列宁号”在黄安城丢下两枚炸弹,正炸中守敌六十九师师长赵寇英的指挥部,配合红四方面军一举攻克了黄安县城,在中国革命史和空军建军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