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信阳要闻

“编外”老师胡国旭

2011-11-23 10:13:30 来源:信阳日报作者: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发送短信 XYSJB 10658300 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烛光里的微笑》是上世纪90年代一部反映教师奉献精神的经典电影,当时几乎每个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会为剧中女主人公的行为所感动。如今,教育已成为最受社会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近年来也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是,在繁华的都市边缘,还有这么一群人,默默地点起一支支小小的蜡烛,照亮着一群渴望知识的孩子。他们不在国家教师编制的范围内,收入低微,生活清贫,社会也很少关注他们。他们,就是农民工子弟学校的老师。

    固始县洪埠乡人胡国旭就是其中的一员。他说,让所有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教育是自己最大的梦想。为了这个梦,他已经在这个特殊的岗位上坚守了近20年。

    1993年,高中毕业的胡国旭踏上了北漂之旅,加入了外出谋生的大军。由于工作勤奋、踏实肯干,在北京短短数月,胡国旭很快脱颖而出,得到了老板的认可。由于身边老乡比较多,时间长了,细心的胡国旭发现身边有不少适龄儿童,随父母来到北京,受区域性的限制和户籍制度的限制,教育成了一个大问题。这些孩子学习条件差,学校不固定,老师不固定,加上父母工作压力大,早出晚归,无暇辅导孩子的学习,孩子求学十分艰难。

    经过几番激烈的思想斗争,胡国旭决定辞职去当农民工子弟学校的老师。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公司老板时,老板十分惊讶,周围人对其行为也表示惋惜。对此,胡国旭说,也许是出生农村的缘故,他对农村的孩子总是多了一份别样的情感,希望他们能够和所有的同龄孩子一样接受同等教育,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他们实现梦想。

    “这些孩子让我很感动,虽然他们都来自偏远的农村,教起来比较费劲,但是他们的眼神特别渴求知识。跟孩子在一起挺快乐的,不在乎薪水多少。”胡国旭老师告诉记者。

    在教学的同时,胡国旭还十分关注农民工子女的生存状态。通过调查,胡国旭了解到,在北京就读的农民工子弟中,河南籍学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在这些河南籍学生中,很大一部分是信阳籍学生。他们的学习状况,非常令人担忧。农民工经济状况和受教育程度都相对较低,工作时间紧张,经常变更打工地方,因此,农民工子女的教育质量较城市和农村常规儿童相对较低。此外,由于高额的教育费用,农民工只能选择一些专门招收流动人口子女、学费相对低廉的农民工子弟学校供子女上学。但是这类学校以私立学校居多,师资力量无法同公办学校相比,常常是一个老师兼任多门课程,硬件也相对较差,所以农民工子女很难受到良好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很多孩子不但在父母打工的地方求学困难,回到家乡上学也非常困难。一些品学兼优的孩子初中毕业以后,由于没有办法继续求学,而过早地流入了社会。他们没有足够的知识和技能,未来状况也非常令人担忧。

胡国旭告诉记者,农民工为家乡作出巨大贡献,这些孩子的现状更值得社会关注。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农民工的孩子也是。为了家乡的孩子,今年春节期间,胡国旭写信给市委书记王铁,呼吁关注农民工子女教育。王铁批示,要求市教育部门加强对农民工子女教育工作的关注,保障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帮助农民工兄弟解决子女就学难题。按照王铁书记的批示精神,我市教育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为广大农民工子女上学开辟“绿色通道”。

    今年教师节前夕,一位曾经在农民工子弟就学的孩子给胡国旭发了一条祝福短信:感谢您,胡老师!是您,传授我知识,给我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随梦想翱翔……

编辑:zcm来源:信阳日报
分享到:
0
猜您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