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信阳要闻

为产业集聚发展明确前进方向

2012-04-09 08:20:12 来源:信阳日报作者: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发送短信 XYSJB 10658300 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全市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发展规划编制评审述评

    本报记者 吴菲

    历时2个多月,全市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基本完成。编制主导产业发展规划这一工作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它为产业集聚发展明确了前进方向,将是我市工业跨越发展的基石,是信阳产业腾飞的新起点。按照规划的蓝图,不久的将来,一个个主导产业引领的产业集聚区,将如一棵棵躯干茁壮、枝叶繁茂的参天大树,支撑起信阳的新型工业化,助推信阳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当好前锋。

    3年多来,我市把建设产业集聚区作为带动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作为加快构建“三个体系”、实现科学发展的综合载体,按照“四集一转”的基本要求,完善基础条件,培育产业集群,加大政策扶持,产业集聚区已经成为我市科学发展、转型升级的突破口,招商引资的主平台、农民转移就业的主渠道和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但是,在产业集聚区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片面认识和不科学做法也显露出来。市委副书记、市长郭瑞民曾多次指出,有些地方确定一个主导产业的观念和意识还没有树立起来,有些产业集聚区选择主导产业不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有的认为把项目放在一起就是集聚了,而这些项目之间毫无关联,形不成拳头效应,形不成产业优势,吸引不了更多更大的投资商,持续性差,成长空间小。

    放眼河南,产业集聚以其蓬勃发展之势,成为全省工业的主要形态。实践告诉我们,不论是哪个地方,凡是搞得好的集聚区、项目多的集聚区,都是产业方向比较明确的集聚区。凡是产业方向不明确的集聚区,发展也都比较迟缓。今年2月上旬,省政府组织了全省重点项目暨产业集聚区建设观摩活动,兄弟市产业集聚区发展的速度之快、效益之好、规模之大,令信阳人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压力是奋进的动力。在2月7日召开的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上,围绕产业集聚区建设,市委副书记、市长郭瑞民指出,不进则退、慢进则退,必须持续求进,必须务实发展,必须积极作为。会议决定集中力量,强化措施,在全市开展“三个一”行动,即“一个验收”、“一个督导”、“一个观摩”,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和产业集聚区建设。“一个验收”就是抓好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和重点项目谋划的验收,换言之,就是各产业集聚区明确主导产业规划布局,绘制产业链条图谱。

    市委、市政府要求,全市各产业集聚区要根据实际,确定主导产业,并且围绕主导产业发展的需要,绘制出产业链图谱,解决向什么方向发展和依托什么样的企业发展的问题。要按照产业发展的规律,按照纵向链接、横向配套的原则,围绕主导产业,确定主导产业链,理清上下游关键环节和配套关联产业支撑重点,形成主导产业发展的路线图;着眼于路线图的关键环节和支撑重点,瞄准行业龙头企业和技术优势企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制定行动方案。

    产业集聚,目的在发展,难点在集聚。集聚的水平决定发展的质量,集聚的效率影响发展的效益。可以说,各产业集聚区要更加理性、科学地审视、制订、明确主导产业规划,从主导产业生发开去,形成产业集群,使各产业集聚区思想认识更加清晰、发展路径更加明确,正是“一个验收”的主旨和目的之所在。

    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后,市委、市政府两办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和产业集聚区建设的通知》。与此同时,在积极探索中时常感到发展困惑的各产业集聚区和所在县区、管理区、开发区表现出了高涨的工作热情。各县区、管理区、开发区成立专门编制规划班子,班子由县区、管理区、开发区党政主要领导、各产业集聚区主要负责同志、产业集聚区内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和有关专家组成,有的县区还专门聘请“外援”,帮助制定规划。规划形成后,内部多次展开评审,力求科学、准确。鉴于该项工作,尤其是产业链图谱绘制是一项全新工作,市发改委(市集聚办)组织了全市产业集聚区培训工作会议,邀请省发改委领导就一个产业集聚区为什么只能发展一个(最多两个)主导产业、如何选择主导产业、怎样培育产业集群、怎样绘制产业链图谱和谋划项目等进行了权威讲授。在培训的基础上,市集聚办及时下发了产业链图谱编制通知和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参考大纲。

    1个月后,3月9日至10日,全市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市级评审会召开。本来没有这个环节,按照原计划,规划直接请省级以上专家评审。但本着“想好说好”的理念,市长郭瑞民要求,先在市级层面评审一次,把规划扎扎实实做好,然后再提交省以上专家评审。

    自己给自己打分,反观、内省,市级评审深化了各县区、各产业集聚区对产业集聚区内涵的认识,对产业集聚区优先发展一个主导产业重要性的认识,对“四一”招商行动的认识,拓宽了运作思路。

    经过再提升、再完善,3月29日至30日,国内、省内知名专家对全市16个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发展规划进行了整整两天的评审,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郭瑞民、冯鸣、张继敬、李军、张明春、赵主明参加了评审活动。

    认真“把脉”,言无不尽。专家对信阳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给出了客观中肯的意见。专家认为,大部分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内容较为齐全,主导产业选择方向明确且比较符合当地的实际,有一定的特色基础,发展重点较为明确,产业链图谱和招商图谱较为清晰。同时,专家们认为还要在一些方面进行强化:如部分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选择的理由和依据需要充实和完善,部分产业集聚区发展目标和发展定位需要进一步论证,部分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同质化,绝大部分产业集聚区在配套体系建设上都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部分产业集聚区的招商图谱需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部分产业集聚区发展方向选择过于宽泛,重点不突出。除此之外,专家们对每个产业集聚区都给出了具体、详尽的指导意见。各产业集聚区深感收益巨大。

    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关系到信阳发展全局,特别是关系到信阳新型工业化的未来。把产业以集聚的方式发展好,不仅是一种眼光、一种胸怀,也体现了强烈的责任感。历时两月,市里组织两次评审,各产业集聚区对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反复修改、完善,产业集聚区发展方向基本确定。“规划制定的过程对我们来说是一次重要的提升过程,认识提升了,发展方向确定了,解除了我们在产业发展上的困惑,相信今后集聚区建设的发展会走上快车道。”编制工作告一段落后,许多产业集聚区的负责人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如果把产业集聚区建设比做一项工程,那么规划就是蓝图;如果把产业集聚区建设比做一场战斗,那么规划就是作战方案。这次主导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使我们有了更加清晰的发展方向,有了更加明确的发展重点,有了更加具体的操作手段,对全市产业集聚区创新产业发展思路、转变产业发展方式、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推进产业集聚区科学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冯鸣高度评价了此次主导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意义和影响。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想好说好,说好做好。在产业发展上,信阳人想好了,下一步就要认认真真地做,按照规划的方向,沿着规划的路径,一步步抓落实,加大招商力度,加快发展步伐,将规划的成果运用到实践中,让美好的蓝图在信阳大地上变成辉煌的现实。

编辑:wht来源:信阳日报
分享到:
0
猜您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