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3 08:26:37 星期二
当前位置: 信阳要闻

新型工业化与劳动就业

2013-03-11 07:52:12 来源:信阳日报作者: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发送短信 XYSJB 10658300 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世界多数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企业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特别强调机械化、自动化,结果带来严重失业的社会问题。我国人口众多,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为此,中国工业化过程必须妥善处理好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扩大劳动就业的关系。要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工业化过程必须是不断增加更多就业岗位,不断扩大更多就业领域的过程,而不能造成大量劳动者失业。发展传统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实体经济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所以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必须按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并结合中国国情,从产业发展上,正确把握好三大关系:一是正确把握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当今,信息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代表,信息技术的利用为现代农业、工业、服务业发展和增强竞争力提供技术支撑。这些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是快的,2001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工业制成品出口额的17.5%,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必须将信息产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同时要看到,今后几十年,传统产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仍有广阔的国内国际市场需求。据统计,这几年我国制造业创造GDP的l/3,制造业增加值占整个工业增加值的4/5,为国家提供1/3的财政收入,制成品占出口额的90%以上,安排就业8000多万人,说明传统制造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很大比重,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可以预见,在整个工业化过程中,传统产业绝不是“夕阳”工业,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后,仍有很大的市场空间,还是蓬勃发展的产业。因此,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必须正确把握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二是正确把握好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劳动生产率高,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载体,通常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必须大力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既要大力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又要积极发展那些能大量安置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使二者密切结合。中国劳动力资源除城镇劳动者外,大量来自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城镇化是人类历史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从世界城市化发展进程看,都是遵循一些具有共性的一般规律。

    从全球看,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一般可概括为六大规律,即:①政治和民族独立是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前提;②城市化是经济发展伴生的必然趋势;③城市化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④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大城市超前领先发展;⑤重视农业,发展农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是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基础;⑥城市化进程中,人口由生活环境差、低收入地区向生活环境好、高收入地区流动等,都是世界城市化发展的共同规律。

    从世界城市化进程看,加快工业发展是推进城市化的初始动力,服务业发展是城市化的持续动力。随着工业化的推进,中国城镇化水平将由2001年的37.7%上升到2010年的45%至50%,到2020年,人口城镇化率将接近60%。就业是民生之本。如何实现这2.5—3.0亿农业剩余劳动力和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并安置劳动者就业,是中国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一个繁重任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有利于农业剩余劳动力及农村人口的转移,有利于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化通常指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劳动力就业增加,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不断减少的过程。衡量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标准,国际上有三个结构性指标: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降到15%以下;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降到20%以下;人口城市化率上升到60%以上。我国目前的工业化水平与国际通行的工业化指标相比,除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这项指标外,均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农业就业比重高和城镇化水平低两方面;2001年,我国农业就业人数为3.65亿人,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高达50%,距20%以下的国际标准相差甚远;2001年,我国人口城镇化率为37.7%,距60%以上的国际标准同样差距很大。可见,中国实现工业化的奋斗目标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实现工业化仍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任务。因此,中国在工业化进程中,必须正确把握好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三是正确把握好发展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

    通常所说的实体经济是指构成国民经济的农业、工业和建筑业、服务业包括商品物资流通业、交通运输通讯业等提供物质产品和服务贸易的经济活动。虚拟经济是伴随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也是市场经济发育程度的一个标志。虚拟经济是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以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形式出现的虚拟资本的运动形态。实体经济是发展虚拟经济的基础,发展虚拟经济要为发展实体经济服务。要发挥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世界上一些国家发展虚拟经济的经验教训表明,虚拟经济不等于“泡沫经济”,但如果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发展失控,盲目扩张,过度膨胀,就容易造成“泡沫经济”,破坏实体经济,导致经济衰退,甚至引发金融危机。可见,虚拟经济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其积极作用,而过度发展又会对实体经济产生消极影响。因此,要正确把握好发展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趋利避害,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指导下,适度发展虚拟经济。

    (据新华社)

编辑:wht来源:信阳日报
分享到:
0
猜您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