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产业集聚区巡礼
——息县产业集聚区发展纪实
昨日,记者走进息县产业集聚区,立即被一派繁忙的景象所吸引:景观大道、食品一条街正在加紧建设,弘博陶瓷与央企中航集团合作新建的两条陶瓷生产线项目正在同步实施……栽好梧桐引金凤。目前,息县产业集聚区共落地项目72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4个。
完善硬环境 增强集聚区承载力
近年来,息县运用市场化手段,多举措筹集资金,先后投资了9.17亿元,加快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形成了“七通一平”、“五横四纵”的网络格局。今年,息县产业集聚区还将投资10亿元,进一步完善各项基础设施。息县把集聚区规划与城东新区规划对接,拉大集聚区框架,逐步推动城区住房、医疗、学校等公共服务功能向集聚区延伸,新建了廉租房和公用租赁住房15万平方米,提升了集聚区综合配套水平及承载能力。同时,以标准化厂房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区中小企业孵化基地的发展,新建标准化厂房16万平方米,为项目企业入驻创造了良好条件。2012年年底,一栋12000平方米的两层标准化厂房投入使用后,立刻就吸引来了上海天源昊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投资6000万元电子加工项目的入驻合同。
优化软环境 扩大集聚区吸引力
近年来,息县产业集聚区以打造最具服务力的集聚区为目标,做到项目进入不受干扰,项目办理客商不用费心,项目建设很快能投产,真正使投资者享受“全程式、跟踪式、保姆式”的优质服务。建立了产业集聚区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入驻项目联审联批制度、规划建设审批“一支笔”,制定出台了“马上办”、督查问效等一系列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优惠服务制度。成立了企业服务办公室,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事项,都由服务办来处理解决,并指定专人对入驻的企业跟踪联系服务,做到企业的事就是集聚区的事。如今在息县产业集聚区,“企业有困难,就找‘服务办’。”成为客商们的口头禅,“服务办”已成为来息县投资客商的“红色保护伞”。
搭建新平台 提升集聚区持续力
为破解融资、土地等制约集聚区发展的难题,息县着力打造投融资和担保、土地收储、人才培训、信息服务等平台建设,提升集聚区发展的持续力。一是加强投融资和担保平台建设。在原有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中心和金财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的基础上,又注入资金1000万元,成立了息县新动力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扩大了集聚区投融资平台资本规模。二是建设土地收储平台,积极争取土地计划指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提高企业投资门槛和强度,做好土地收储及节约利用。三是构建人力资源平台。借助于职业学校,开展劳动力定向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为入驻企业培训多层次人才。四是搭建信息平台。2013年,规划建设大型交易市场,用于企业集群信息发布,开展产品推介会,以现代信息手段提高企业知名度,提升对外联络水平。
上一条:茶香倾城 一叶嫩芽品茶道
下一条: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主任会议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