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物多样性 实现可持续发展
淮河源项目工作顺利推进
本报讯(记者 方慧玲)“目前,我们已完成5个项目县10个示范点的实地考察和示范主体产业的确定,涉及水稻、茶叶、药材、油茶、混交林种植及畜牧养殖、生态旅游等行业,旨在让当地群众了解生物多样性友好的生产方式,并按照这种方式进行生产。”在6月5日我市世界环境日活动现场,淮河源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项目经理彭波告诉记者,淮河源项目工作正朝预期目标顺利推进。
什么是淮河源项目?保护生物多样性有什么意义?怎样完善生态系统功能?和广大市民一样,记者通过淮河源项目办公室的科普展板、设置的咨询台、举行的生物多样性有奖知识问答、派发的宣传册和宣传纪念品等,加深了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谈及淮河源项目的由来及实施的重大意义,彭波说,淮河源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为建立示范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的有效机制,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信阳地区实施淮河源项目。该项目的任务是保护和建设淮河源国家级重要生态功能区,确保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该项目的实施,对信阳的生态文明建设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也对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起到积极的示范效果。
据介绍,淮河源项目包括我市10个县区及南阳市的桐柏县,重点在商城县、罗山县、浉河区、光山县和新县。该项目自2010年1月正式启动以来,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已纳入我市土地利用规划、扶贫规划、旅游规划和“十二五”规划,并已上升到国家层面,促进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在我市重要政策体系中的主流化,生物多样性友好的管理和生产方式已逐步深入各个行业部门,生物多样性保护指导原则下的扶贫贷款工作也在顺利推进,淮河源重点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主流化示范的有效机制正在形成。
淮河源项目的执行期截至2014年6月。下一步,该项目办公室将完成基于生物多样性友好的土地规划修编,并落实到基层实施;制定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监测标准,建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监测的基线数据,使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保护的意识、政策、行动在主要生产部门中主流化;发挥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保护在扶贫战略中的作用;完成示范点建设,带动区域产业转型;加强生物多样性宣传教育,推广淮河源项目经验。
上一条:固始县科学调度水源保夏种
下一条:普及社科知识 提升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