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向 炜
罗山县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和电子产业息息相关:
2010年7月,富士康公司电子散热器最大供货商——香港纳鑫电子有限公司与罗山县政府签约,落户该县产业集聚区,在罗山建设年产5000万件电子散热器和30万套自动贩卖机制冷模组生产线,拉开罗山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序幕。
两年后的2012年2月,国内电子变压器前三强、电子元器件前50强企业——东莞大忠电子有限公司年产600万件电子变压器生产线正式投产,开启了罗山电子信息产业新征程。
时下,迈步在罗山产业集聚区,无处不涌动着一股股火热的创业激情,让人感受到一股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
走访几家企业,尽管听到的是南腔北调,但是让人感受到的是同一种声音:“我们看中的是集聚区升腾的人气!我们对罗山的未来充满信心!”
从“零”到“有”的突破
罗山产业集聚区成立时间较晚,2010年正式组建。建区之初确定的主导产业是农副产品深加工和机械制造。在推进过程中,由于全市15个产业集聚区有10个把农副产品深加工作为主导产业,在招商引资、项目引进上存在同质竞争,增加发展成本;同时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链条短、科技含量低,难以形成产业集群。
近年来,在人力成本、原材料、能源要素价格不断上涨的趋势下,沿海电子制造企业生存艰难,正在谋求战略转移,寻找新的承接地。沿海产业的梯度转移为罗山产业集聚区电子产业发展带来“天时”。为此,罗山紧紧抓住沿海电子产业大转移的机遇,以园区建设为支撑,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将高附加值、低污染、劳动密集型的电子信息产业作为产业集聚区发展的主导产业。并在政策层面上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将罗山产业集聚区确定为信阳电子信息产业集聚示范区配套园区。
同时,罗山县兼具“地利”优势。从地理条件上来看,罗山处于郑州高新区、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长三角经济发展区的中心地带。距离石武高铁信阳站仅30公里,沪陕高速形成的交通网络可方便快捷到达长三角地区。交通的便利为罗山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保证。另外,罗山县为信阳城市组团一部分,信罗一体化的规划建设,可以实现与信阳市产业集聚区电子产业园的有效对接和优势互补。
据统计,罗山县有25万富余劳动力,其中有5万人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从事电子产业,有一定的技术能力和产业素质,可以满足电子产业用工需求,这为该县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提供“人和”之便利。
如此的“天时、地利、人和”,为罗山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自2011年该县确定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以来,罗山电子产业实现从“零”到“有”的突破,电子产业风生水起,已引进电子变压器、线路板、散热器、低频组建等电子信息产业相关联企业13家,总投资达17.1亿元。
从“低端”向“高端”的迈进
如何发挥好比较优势,合理配置资源,选准发展重点,突出产业特色,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该县综合考虑现有企业基础及布局、资源供应及发展潜力,结合区位交通优势,市场发展方向及电子产业发展特点,确定未来优先发展以计算机、通信设备(手机)及其周边配件为主的电子产业作为主导产业。
遵循竞争力最强、成长性最好、关联度最高的原则,集中要素资源,落实各项措施,紧抓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大规模转移的机遇,不断培育壮大主导产业,使罗山县成为信阳市电子产业园配套园区、全省有影响的计算机及周边配件生产、通信设备(手机)制造和研发一体化的电子工业基地和电子产品集散中心。
为建设相对完整的计算机和通讯设备(手机)产业链,该县突出发展重点,电子产业发展初期重点引进和培育计算机输入输出设备、存储设备、PCB板、电源、机箱、显示设备等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轻型电子工业;在通信设备(手机)及其周边配件产业方面集中引进和培育手机显示屏、手机电池、充电器、蓝牙耳机、频率器件、摄像模组、手机芯片、手机外壳、柔性电路板等相关配套企业,打造手机零部件供应圈,初步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后期重点引进或培育计算机系统设计、通信设备(手机)整机生产等高科技企业及电子信息设备集成制造企业,实现以龙头企业为带动、众多小企业为基础支撑的产业集群,形成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为促进科学发展,该县不断完善运输、存储、装卸、包装等流通加工功能及运输信息处理等辅助功能,重点发展区域性运输和物流配送等相关产业,提供物流咨询、物流信息等增值服务。
与其同时,该县谋划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阶段目标:到2015年,引进计算机、通信设备(手机)及其周边配件产业相关联企业50家以上,实现工业总产值110亿元,解决就业40000人;电子产业园面积发展到2平方公里。到2020年,达到130家以上,实现工业总产值260亿元,解决就业80000人;电子产业园面积发展到4平方公里以上,有望实现电子产业从“低端”向“高端”的迈进。
从“留住”到“植根”的演变
如何留住企业,让产业植根?该县坚持围绕产业做文章,在软环境和硬环境上下工夫。
——完善配套服务,提升承载力。该县把增强“软实力”作为提升形象的有力抓手,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承载能力,不断加大配套设施建设力度,逐步改善集聚区软硬件环境。实行市场化运作、社会化参与、多元化投入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机制,累计投入3亿多元,完善配套了水、路、电、通信、供气、排污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承载力大大提升。
——狠抓项目建设,提升支撑力。该县抢抓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机遇,采取聘请招商大使、在东莞、深圳驻地招商等有效形式,成功与电子行业协会对接,拓宽招商领域,延伸招商载体,建立和完善了一个项目、一名县级领导、一套班子、一个责任单位、一个方案的“五个一”工作推进机制,定时间、定目标、定责任、定奖惩,确保“储备项目早落地、落地项目早建设、在建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达效”。
——政策激励,提升带动力。针对做大做强主导产业,该县出台了发展主导产业优惠办法,在土地、税收、用电、外贸出口、标准厂房租售、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电子信息企业最高优惠,着力吸引上下游产品和配套企业,积极发展一批关联度高、辐射性强的产业集群。
初步形成变压器、线路板、散热器、低频组建等电子产业集群。为有效承接电子信息产业转移,该县在产业集聚区核心区域规划了4平方公里电子产业园,500亩、26套、22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区已建成使用8套,再建6套,为有效承接电子信息产业搭建平台。
——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吸引力。该县先后出台了《罗山县招商引资若干优惠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的通知》、开展“零阻碍”服务活动等一系列实施意见,对落户企业实行“一站式”、“保姆式”全程代办制,全面推行“少环节、快节奏、高效率、低成本”的办事原则,每个企业都由专人全程跟踪服务,为投资客商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减免县内的所有行政性收费,不给企业增加一分钱的行政成本,不给企业留下一道难题,从而得到了企业的普遍好评,也成为集聚区吸引外资的有效手段。
数字最能说明问题:2012年,罗山县集聚区固定资产投入、引进省外资金、工业生产总值、利税四项指标分别完成38亿元、21.6亿元、70亿元和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2%、113%、33%和74%;建成区面积4.5平方公里,总就业人口1.5万人,开启了产业集聚区大建设、大发展、大崛起的新篇章。
“潮起两岸间,乘风正远航”。罗山产业集聚区的科学发展之路,艰辛与荣耀相伴,汗水和光辉交织。忆往昔,荒山野岭,不毛之地;看今朝,厂房林立,机声轰鸣。罗山产业集聚区正向着全市电子信息产业配套园区、全省有影响的计算机及周边配件生产、通信设备(手机)制造和研发一体化的电子工业基地和电子产品集散中心迈着坚实的步伐。
上一条:“做一名服务型行政执法人员”
下一条:市第一干休所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