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向 炜)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开展宣传,是各级党报应有的担当和职责所在。本报近期开展的“关注工业、学习工业、研究工业、支持工业”县区工业专版宣传,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开展主题策划宣传,从版式、形式到内容,可圈可点之处非常多,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扬帆起航”。
策划活动主题突出。自8月6日开始,本报在四版开辟“关注工业、学习工业、研究工业、支持工业”县区工业宣传专版,统一赋以“信阳眼光,中原风采”扬帆起航工业专版,和之前本报推出的“信阳眼界,中国视野”八面来风工业宣传专版相呼应,可谓工业宣传的“姊妹篇”。这是我市在走出去学习外地经验之后,对信阳各地工业发展的一次全面展示,整个活动主题突出,宣传得体,自8月6日第一个专版推出后,每周刊发2个到3个专版,有相对稳定的连续性,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
形式内容力求多变。从形式上来看,该专版和之前推出的八面来风工业专版有了明显的不同,从版式的颜色、设计风格等方面,可以一眼区别出两者的不同,但又和之前的版面形成很好的呼应。从内容上看,除了相对固定的城市名片、大幅压题图片、宣传县区工业的文章、评论、图片之外,每个县区在排版上,又能立足实际,进行美化和优化。比如信阳工业城专版中,就很好地利用图标的形式,展示出信阳工业城倾力打造电子信息产业集聚示范区的成果所在。该专版用了两篇评论,一篇是《“无中生有”的“信阳模式”》,作者是中国电子企业协会会长董云庭;另一篇是《打好“服务牌”电子信息产业强势突起》,作者是中国产业集聚区网首席顾问杨建国。这两篇评论都是专家写的,让人感觉到有很强的说服力。在固始县、淮滨县、信阳工业城、羊山新区的工业宣传专版中,都分别用了一篇关于产业集聚区的宣传,分别是《固始县产业集聚区的“华丽转身”》、《敢叫日月换新天》、《产业转型升级正当时》、《走好产城良性互动发展路》,很好地宣传了各自产业集聚区的建设情况。
城市名片影响凸显。浉河区的名片,包括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最佳生态发展城市、中国十佳宜居城市、全国第一大绿茶产茶县区、全国十大重点产茶县区等,这么多国字头名片,让居住在这里的市民感慨:“信阳宜居,实至名归!”商城县的名片中有全国重点产茶县、国家油茶发展重点县,国家水稻、油菜、小麦高产创建示范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河南省优质稻米产业化集群试点县、河南省特色招商产业园等,让社会各界对这个过去地处偏远的山区县刮目相看。
过去的水患大县,现在也有了新的改变,淮滨县的名片上,省级园林县城、全国双拥示范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科技进步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县等,熠熠生辉。上天梯管理区的名片为河南省特色产业集聚区、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信阳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信阳市科学技术进步奖,这让大家对这座新城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
评论文章亮点纷呈。在《发展物流产业是对全市工业最大的支持》这篇评论中,作者指出“在各地大干快上工业项目、招商引资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作为我市主城区、老城区的浉河区并没有跟风,而是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大力发展物流产业,浉河区的这一做法,其实就是对全市工业发展最大的支持。因为只有降低我市工业企业物流成本,只有帮助企业集中力量专注核心业务,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让我市工业健康快速发展。”这样的评论有助于帮助该区干部转变观点,也会让其他县区对浉河区有了更多一层的了解和认知。在《勇闯新路方能涅槃重生》评论中,指出,“勇闯新路必须打破常规。勇闯新路必须突出特色。勇闯新路必须放眼未来。一系列有力举措,必将为工业发展贮备足够的后劲和能量,为工业腾飞和富民强县的梦想插上坚硬的翅膀。”《干事精神是腾飞的翅膀》文章中,强调:“光山县把提振工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招商引资,扩大开放,一着不让,一步不停,一环不松。生机与激情,这种干事精神就是光山腾飞的翅膀。”《思路一变天地宽》一文中提到:“道不行不至,事不为不成。思路一变,富了农民,发了企业,红了品牌,让“吃在息县”由可能变为现实,让息县工业在经历凤凰涅槃后,浴火重生!”《打铁还需自身硬》评论中,文章最后点睛:“只要秉承着为企业当好“服务员”、“管理员”的理念,强化工业发展所需的软、硬环境,把服务企业当成自己的职责,老企业就会不断得到发展壮大,新企业也会纷至沓来、落户生根,商城工业经济的持续发展也就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