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信阳要闻

送人玫瑰 手有余香——解析信阳道德模范群体现象之一

2013-10-30 09:02:06 来源:信阳新闻网-信阳日报作者: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发送短信 XYSJB 10658300 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让我们走进道德模范王生瑜、李涛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助人善举的点滴。

    王生瑜是新县千斤乡娘湾村人。现任郑州大学郑新学生生活服务有限公司董事、信阳兄弟置业公司董事长。

    作为新县系千斤高级中学79届学生,王生瑜对母校常怀感恩情怀。他每次回到家乡,看到学生们坐在简陋的教室里刻苦读书,都如同身受,感慨万千。正如他所说:我要尽自己毕生之力,努力改变家乡教育环境。

    2002年,王生瑜捐资5万元用于千斤高级中学电教室建设,使千斤高中实现了教育网络化,有效改善了教学条件;2005年,王生瑜投资1000余万元迁建千斤高中,当年3月开始征地,9月正式启用;2007年秋,王生瑜捐资设立“王生瑜教育基金”,用以奖励在教学一线作出巨大贡献的千斤乡优秀教师及成绩优异生、家庭贫困生;2008年,为了帮助千斤高级中学度过困难时期,减轻学校债务,同时减轻学生的家庭负担,王生瑜将其投资440万元兴建的学生宿舍楼及投资受益款1350万元捐赠给千斤高中;2012年,随着千斤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学校各项工作步入正轨,王生瑜欣喜于母校的新发展、新变化,积极为千斤高级中学争资跑项,争取到项目资金15万元;今年5月,他还为娘湾村小学捐赠10万元及价值5万元的体育器材,用于该校基础设施及电教室建设。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王生瑜回报母校、关心教育、造福桑梓的义举,感动着家乡的父老、鼓舞着家乡莘莘学子发奋读书、立志成才。

    善者无疆,王生瑜就这样以日积月累的助人善举,汇聚成博大的爱的海洋,而十多年来坚持献血的道德模范李涛,其助人善举也如夜空下点燃我们心中的那盏助人的烛光,映照天地。显然,王生瑜和李涛这些助人善举已积聚成了一股强大的向善力量,化作我们生活中最耀眼的光芒,他触及了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情愫,让我们感受着道德的感化和精神的洗礼。这份人性中温润的光泽,正是推动我们社会走向美好和谐的精神力量。

    2012年12月28日,李涛完成了他第62次到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献血总量达到49000毫升,相当于他身体血液量的14倍还多。全国著名的血站管理专家曹永平在与李涛交谈时感慨地说:“我到过全国的绝大多数血站,据我了解,像你这样风雨无阻、长期坚持跑这么远的路程到血站献血,是极其少见的,更是一个常人很难做到的!”

    李涛是息县工商局八里岔工商所副所长,一名普通的基层公务员。从2000年开始,他寒暑易节,风雨无阻,已坚持无偿献血12年,在他手中已有填写得满满的12本无偿献血证书。他先后两次被卫生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总后勤部卫生部授予“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是第五届“信阳市十大杰出青年”和首届“信阳市十大爱心大使”获得者。

编辑:刘远强来源:信阳新闻网-信阳日报
分享到:
0
猜您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