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信阳要闻

两会特稿: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的信阳答卷

2014-02-09 14:59:03 来源:信阳新闻网-信阳日报作者: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发送短信 XYSJB 10658300 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走在息县产业集聚区食品一条街上,记者注意到,道路两旁的一座座粮食加工厂房崛起于阡陌之中,如火如荼的项目建设场面引人注目,峰刚食品厂正在硬化美化厂区,加紧投入全面生产;立翔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鸣,生产场面热烈;绿之缘食品公司院内工人穿梭往来,一幅紧张忙碌的工作场景……

    息县产业集聚区的负责同志告诉记者,截至目前,息县产业集聚区已落地项目72个,其中37个为农产品加工项目,总投资40亿多元。

    息县是连续7年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粮食总产量占河南省的1/50,夏粮总产量占信阳市的1/3强。大力发展农业是息县县委、县政府做出的选择。

    弱筋小麦是蛋糕和饼干等糕点的必备原料。作为河南省最大的优质弱筋小麦生产基地,息县依托弱筋小麦资源优势,先后引进了近10家弱筋小麦深加工企业。其中息县峰刚粮食制品有限公司,年加工弱筋小麦15万吨。总投资10亿元的河南金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则以息县的粳稻和超级杂交稻为原料,年产精米10万吨、米线7.5亿袋。

    龙头带动产业兴。像息县一样,我市各县区大力扶持成长性好、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规模以上食品工业总收入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收入的1/4强,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持续增强。

    怎样打造“农”字品牌?信阳“籼改粳”掀开了豫南水稻生产发展历史新的一页。2010年罗山县子路镇种田大户陈贵权开始尝试粳稻种植,当年种植的1000多亩粳稻平均单产超过700公斤,比当地籼稻亩增产100公斤以上,增收50万元。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全市有520多个规模种田大户种植了粳稻,其中千亩以上的种田大户有56个。全市127万亩粳稻亩增产超过50公斤,部分田块超过100公斤。

    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凸显成效。小麦是河南的第一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6000余万亩,麦子收割后秸秆如何处理是困扰许多地方政府的一大难题,如何破题?如今,一个世界最大的无甲醛板材生产企业在信阳产业集聚区应运而生,将把小麦秸秆变废为宝。

    通过龙头带动、专业合作、协作配套、精深加工、品牌打造,信阳茶叶、潢川华英、光山羽绒、三高农牧、山信粮油、黄国粮业、息淮弱筋小麦加工等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解决“谁来种田、怎么种田”等现代农业发展难题上发挥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

    为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我市积极探索推进农业产业多功能化,从根本上解决“务农致富”问题。即用创办工业产业集聚区的理念创办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园区内资源集中投入、土地集约经营、产业集聚发展。目前全市已规划建设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达11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雏形初现。

    先行先试 破解瓶颈

    “一分钱憋死英雄汉”,作为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的信阳,制约农村发展的最大瓶颈就是“资金”,更何况农民还不是英雄汉而是地地道道的“草根”,所以困扰农民发展的资金难题亟须“破冰”。

    “破冰”试水存在风险。如何让不动产动起来?让资产变资本?让死钱变活钱?在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挂牌成立初期,我市摸着石头过河,尝试着为农民进行“五权”(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水域滩涂养殖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确权颁证工作。

    把物权变为资产,确权办证是基础。我市在试点工作中严格按照“调查摸底、公示定案、勘界确权、落实主体、申请登记、审核备案、颁发权证、建立档案”八步流程做好“五权”确权颁证工作,使农民拥有了统一规范的物权凭证,为抵押担保贷款、变资产为资本奠定了基础。

    在浉河区、平桥区试点取得成效后,全市各级党委、政府以改革者的魄力迅速开展了农村“五权”的确权颁证工作,职能部门同时建立起了市、县、乡三级担保网络,出台了农村物权确权和抵押担保暂行办法,把农民的林权、农机具等都纳入抵押担保范围。平桥区陆庙核心区负责同志告诉记者:“‘五权’抵押担保贷款的主要途径有两个,一是对金融机构认可的林权、水域滩涂使用权,直接拿到银行进行抵押贷款,政府部门所做的主要工作是与辖区有关金融机构签订农村物权抵押担保借款合作协议,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协作;二是对金融机构不认可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建立抵押担保中心,有需要贷款的农户向担保中心提出申请,并以物权证作为抵押,有担保中心对信贷农户的信用、资产等信息进行认证评估后,向金融机构担保贷款。”

    在推进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进程中,农民有了权证后,还得有方便适合的金融机构,于是,被农民称之为“草根金融”的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应运而生,并迅速遍地生长,让农民手中的小钱变大钱,散钱变整钱,死钱变活钱,满足了农户多层次的需求。

    对权证抵押贷款一事,平桥返乡创业人士孙向阳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2011年,我在陆庙核心区苏庙村陶湾、山头两个村民组流转土地近1000亩,用于核桃基地建设。2012年,资金周转不过来,就用自己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及部分林权抵押给信阳市平桥区信用担保中心,由区信用担保中心担保,在平桥恒丰村镇银行贷款100万元,用于核桃基地建设。现在好了,我的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预计年纯收入能达到50万元,要是当时贷不到款的话,前期的所有投入就有可能打水漂。”

    令人欣喜的是,改革的春风正在沐浴着老区农民,吹动着由“试验”到“示范”、由“破题”到“解题”的转变。

    老有所养 病有所医

    谈及新农保,今年84岁的罗山县龙山乡常岗村的韩庆中激动不已:“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这么大岁数了还能领到国家发放的养老金。”2009年6月1日,他与另外3798名60岁以上的老人领到了县里发放的第一批养老金。

    当天,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到罗山县为60岁以上老人发放了全市第一批养老金。

    “4年前,我和老伴商量,一起各缴了15年保费3760元钱,这不,缴的费已经全部收回来了,两人每月能领222.6元,钱虽然不是很多,但在农村,也够我们的生活开销了。”韩庆中说。

    从2010年开始,作为全省探索并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机制试点县的罗山县,开始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2009年入保的可选择“老办法”缴费,即每年缴250.7元或者334.3元,60岁后每月享受101.3元或者111.8元的原标准待遇;也可按“新办法”缴费,选择100元~500元5个档次缴费,按新标准计算待遇,由基础养老金60元加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2010年入保的,按照“新办法”缴费。7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加10元。

    “5年时间的见证,充分体现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非常好的惠民政策。”罗山县龙山乡保障所所长成卫说。

编辑:刘远强来源:信阳新闻网-信阳日报
分享到:
0
猜您喜欢的